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频来复频往,施报责相当。的解释

5个月前 (02-04)诗词赏析8

诗词原文

往来行

频来复频往,施报责相当。的解释

唐·白居易

频来复频往,施报责相当。

世事如浮云,人情逐短长。

贫居求借难,富者送门忙。

此道今如此,何须问酒乡。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生于河南新郑,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译文

频繁地来来往往,施予与回报讲究对等相当,世事如同浮云般变幻莫测,人情则随着利益的长短而起伏,贫穷时向人求助难以得到帮助,富贵时却有人忙着上门巴结,如今世道便是如此,又何必去追问那逃避现实的酒乡呢?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述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揭示了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社会现象,首句“频来复频往,施报责相当”直接点明了人际交往中的对等原则,即施予与回报应当相等,接下来的“世事如浮云,人情逐短长”则进一步描绘了世事的变幻莫测和人情的功利性,后两句则通过对比贫穷时求借的艰难和富贵时门庭若市的景象,深刻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世态的炎凉。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深刻揭示了人际交往中的功利性和世态的炎凉,诗人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将世事的变幻莫测和人情的功利性表现得淋漓尽致,首句“频来复频往,施报责相当”既是对人际交往中对等原则的概括,也是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接下来的诗句则通过具体的场景和形象,进一步强化了这一批判,整首诗语言平实,但寓意深刻,具有很强的社会批判意义。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白居易个人的生活经历有关,白居易一生历经宦海浮沉,对社会的种种不公和世态的炎凉有着深刻的体会,这首诗可能是他在某个时期对当时社会风气和人际交往中的功利性进行批判和反思的产物,通过这首诗,白居易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和世态炎凉的深刻忧虑和不满,同时也寄托了他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

“频来复频往,施报责相当。的解释” 的相关文章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句子,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构思并创作一首古诗,然后按照您的要求提供作者、朝代以及各方面的解析,但请注意,以下内容是基于创意和想象的,并非真实历史资料。古诗创作临轩赏花朝代:虚构的“雅韵朝”作...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注:虽然关键词中提到的是“一枝梅”,但原诗中为“数枝梅”,这里为了保持原诗的完整性,采用原诗内容。)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关键词“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宋·王安石一径萧萧竹万竿,半含烟雨半垂阴。平生爱此君颜色,柯干如金石气深。心坚耐岁寒,此君真可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