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频来复频往,施报责相当。的解释

8个月前 (02-04)诗词赏析9

诗词原文

往来行

频来复频往,施报责相当。的解释

唐·白居易

频来复频往,施报责相当。

世事如浮云,人情逐短长。

贫居求借难,富者送门忙。

此道今如此,何须问酒乡。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生于河南新郑,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译文

频繁地来来往往,施予与回报讲究对等相当,世事如同浮云般变幻莫测,人情则随着利益的长短而起伏,贫穷时向人求助难以得到帮助,富贵时却有人忙着上门巴结,如今世道便是如此,又何必去追问那逃避现实的酒乡呢?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述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揭示了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社会现象,首句“频来复频往,施报责相当”直接点明了人际交往中的对等原则,即施予与回报应当相等,接下来的“世事如浮云,人情逐短长”则进一步描绘了世事的变幻莫测和人情的功利性,后两句则通过对比贫穷时求借的艰难和富贵时门庭若市的景象,深刻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世态的炎凉。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深刻揭示了人际交往中的功利性和世态的炎凉,诗人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将世事的变幻莫测和人情的功利性表现得淋漓尽致,首句“频来复频往,施报责相当”既是对人际交往中对等原则的概括,也是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接下来的诗句则通过具体的场景和形象,进一步强化了这一批判,整首诗语言平实,但寓意深刻,具有很强的社会批判意义。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白居易个人的生活经历有关,白居易一生历经宦海浮沉,对社会的种种不公和世态的炎凉有着深刻的体会,这首诗可能是他在某个时期对当时社会风气和人际交往中的功利性进行批判和反思的产物,通过这首诗,白居易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和世态炎凉的深刻忧虑和不满,同时也寄托了他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

“频来复频往,施报责相当。的解释” 的相关文章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连续句子,不过,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将基于这两句关键词的意境和风格,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以便进行详细的解析。诗词原文:冬景宋·虚构子枝缀霜葩白满庭,无言笑对晓凤鸣。寒风轻拂银装裹,清影摇曳映月明。玉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