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主人怜老客,下榻不曾悬。的释义

8个月前 (02-04)诗词赏析8

诗词原文

客至

主人怜老客,下榻不曾悬。的释义

唐·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主人怜老客,下榻不曾悬。

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草堂的南北绿水缭绕、春意荡漾,只见鸥群日日结队飞来,长满花草的庭院小路没有因为迎客而打扫,只是为了你的到来,我家草门首次打开,离集市太远盘中没好菜肴,家境贫寒只有陈酒浊酒招待,我怜惜你这位老年远客,为你安排床榻,从不曾让它空悬。

释义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草堂环境的清幽和待客的盛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真挚情感,首联写草堂周围春水荡漾,群鸥日日飞来,点明环境清幽僻静;颔联写草堂的花径不曾因客到来而打扫,蓬门却为君开,表现了对客人的欢迎;颈联写离集市太远盘中没好菜肴,家境贫寒只有陈酒浊酒招待,体现了诗人的谦逊和真诚;尾联则直接点出诗人对老年远客的怜惜和关照,下榻不曾悬,表达了诗人深厚的情谊。

赏析

这首诗在艺术上,首先是人物对话、心理描写相结合,宛转有致,活泼生动,诗的语言质朴自然,无矫揉造作之态,全诗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表现一种朴素真挚的友情,也渗透出诗人崇高的爱国主义胸怀,诗在结构上,前四句写客至,后四句写待客,层次井然,错落有致,诗在选材上,诗人避开了从正面描写宾主之间的交谈,而采用从侧面烘托、渲染的手法,去表现宾主之间融洽的气氛。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春天,杜甫五十岁时,杜甫草堂初建,在成都西郊浣花溪畔,前此一年,杜甫经过四年的流离转徙,生活安定下来了,就心情舒畅地说,诗人是“喜”,是“欢悦”的,前首《江村》的“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是从村居生活中见诗人怡然自得之情;此诗则从客至见诗人的喜悦心情。

在战乱迭起的岁月里,杜甫经历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生活,饱尝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在这草堂之中,他却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暖和友情的珍贵,这首诗正是他这种心情的真实写照,也是他对友情的珍视和感激之情的表达。

“主人怜老客,下榻不曾悬。的释义” 的相关文章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简介:孟浩...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