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水火金木俱浑全。精水神火与意土,的意思及出处

5个月前 (02-04)诗词赏析8

诗词原文

水火金木俱浑全。精水神火与意土,的意思及出处

五行妙运

朝代:宋代

作者:张伯端

水火金木俱浑全,精水神火与意土。

四象五行成一体,三元八卦互相连。

铅汞鼎中堪采取,龙虎炉内得烹煎。

若还此道无亏失,金液还丹不日圆。

作者简介

张伯端(公元983年—1082年),字平叔,号紫阳真人,后改名用成(或用诚),北宋天台(今属浙江)人,道教南宗初祖,故被尊称为“南宗始祖”,又称“紫阳真人”,张伯端自幼博览三教经书,曾中进士,后谪戍岭南,因遇真人,授以金丹药物火候之诀,遂得道,他主张“教虽分三,道乃归一”,说“老释以性命为宗,孔子以性命为仁”,其著作《悟真篇》是道教内丹学的重要文献,主张以内丹为修仙途径,讲究性命双修,强调“先命后性”。

译文

水火金木这四种元素都齐全,精水(肾水)神火(心火)与意土(意念如同土壤)相互融合,四象(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代表不同的方位和季节)和五行(金、木、水、火、土)构成了一个整体,三元(天元、地元、人元)和八卦(乾、坤、震、巽、坎、离、艮、兑)相互关联,在铅汞鼎中可以采集到炼丹的材料,在龙虎炉内可以进行烹炼,如果这条道路没有亏损和失误,那么金液还丹很快就能炼成。

释义

这首诗描述了道教内丹修炼中的五行理论和元素融合,诗中提到的水火金木是五行中的四种元素,精水神火与意土则代表了人体内的不同部分和能量,四象和五行相互融合,形成了一个整体,而三元和八卦则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道教内丹修炼的理论基础,在修炼过程中,需要采集炼丹的材料,并在特定的炉内进行烹炼,以达到炼成金液还丹的目的。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阐述了道教内丹修炼中的五行理论和元素融合,诗中通过比喻和象征的手法,将复杂的内丹修炼过程描绘得生动而形象,诗中也体现了道教对于自然和人体的深刻认识和理解,整首诗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是道教文学中的佳作。

创作背景

张伯端在道教内丹学方面有着深厚的造诣和独特的见解,他主张性命双修,强调内丹修炼的重要性,这首诗可能是他在传授内丹修炼法门时所作,旨在向弟子们阐述五行理论和元素融合的重要性,以及内丹修炼的基本过程和原理,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道教内丹学的精髓和奥秘。

“水火金木俱浑全。精水神火与意土,的意思及出处” 的相关文章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注:虽然关键词中提到的是“一枝梅”,但原诗中为“数枝梅”,这里为了保持原诗的完整性,采用原诗内容。)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关键词“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宋·王安石一径萧萧竹万竿,半含烟雨半垂阴。平生爱此君颜色,柯干如金石气深。心坚耐岁寒,此君真可友...

居可无君子,交情耐岁寒;出自哪首诗?

居可无君子,交情耐岁寒;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居可无君子,交情耐岁寒”出自清代诗人金缨所著的《格言联璧·接物类》中的一句,不过,由于《格言联璧》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诗歌集,而是格言警句汇编,这里我将按照您的要求,以类似古诗的形式和解析来呈现这一内容,并适当融入相关背景与赏析。诗词原文(模拟)岁寒交谊朝代:清作者:金缨(模拟古诗形式,原书为格...

春水满泗泽,夏云多奇峰;的释义

春水满泗泽,夏云多奇峰;的释义

关键词“春水满泗泽,夏云多奇峰”出自唐代诗人韦应物的《幽居》,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幽居》唐·韦应物贵贱虽异等,出门皆有营。独无外物牵,遂此幽居情。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青山忽已曙,鸟雀绕舍鸣。时与道人偶,或随樵者行。自当安蹇劣,谁谓薄世荣。(注:虽然“春水满泗泽,夏云多奇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