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萍踪长寄白云隈,太白山前斸药来。出自哪首诗?

6个月前 (02-04)诗词赏析12

诗词原文

采药

萍踪长寄白云隈,太白山前斸药来。出自哪首诗?

唐·韦应物

萍踪长寄白云隈,太白山前斸药来。

野老相逢不语姓,笑看黄菊绕篱开。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太子侍读、洛阳丞等职,后辞官闲居,寄情山水,以诗酒自娱,他的诗作风格清新淡雅,多描写自然景物和隐逸生活,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译文

我的行踪如同浮萍一般,长久地寄托在白云缭绕的山隈之间,我来到太白山前,是为了采挖草药而来,我遇到了山野中的老人,我们相逢时并不询问彼此的姓名,只是相视一笑,共同欣赏那篱笆周围盛开的黄菊。

释义

“萍踪长寄白云隈”描绘了诗人漂泊不定、寄情山水的生活状态;“太白山前斸药来”则点明了诗人此行的目的——到太白山前采药,体现了其隐逸生活的具体内容。“野老相逢不语姓,笑看黄菊绕篱开”两句,通过描绘与山野老人的相遇,展现了诗人淡泊名利、超脱世俗的心境。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清新脱俗的隐逸生活画卷,首句“萍踪长寄白云隈”以“萍踪”喻指诗人漂泊不定的生活,而“白云隈”则象征着远离尘嚣的仙境,二者结合,既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也暗示了其超脱世俗的心境,次句“太白山前斸药来”直接点题,将诗人的隐逸生活具体化,展现了其亲近自然、追求心灵宁静的一面,后两句“野老相逢不语姓,笑看黄菊绕篱开”则通过描绘与山野老人的相遇,进一步渲染了诗人淡泊名利、超脱世俗的心境,同时也流露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宁静之美。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韦应物辞官闲居期间,韦应物早年曾任官职,但仕途并不顺利,晚年他选择辞官归隐,寄情山水之间,以诗酒自娱,这首诗正是他在隐居生活中,到太白山前采药时所作,通过描绘自己的隐逸生活,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其超脱世俗、淡泊名利的心境。

“萍踪长寄白云隈,太白山前斸药来。出自哪首诗?” 的相关文章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简介:孟浩...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宋代诗人宋祁的《落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落花》宋 · 宋祁高阁上连霄,平林远带潮。雨丝风片里,烟水暮云朝。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妆台余麝粉,歌扇掩鸾胶。作者简介:宋祁(998年-1061年),字子...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注:虽然关键词中提到的是“一枝梅”,但原诗中为“数枝梅”,这里为了保持原诗的完整性,采用原诗内容。)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北宋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梅花》北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