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大令虬与龙,讋畏改窟宅。下一句是什么?

6个月前 (02-04)诗词赏析10

诗词原文

山行见孤松

大令虬与龙,讋畏改窟宅。下一句是什么?

唐·张籍

孤松郁山椒,肃爽凌平霄。

既挺千丈干,亦生百尺条。

青青恒一色,落落非一朝。

大风过枝响,夜月照影高。

天寒百鸟去,日暮双云归。

大令虬与龙,讋畏改窟宅。

岂无草木敷,不与群芳列。

春色自孤秀,秋霜何早凋。

苍苍复幽邃,万古留其名。

作者简介

张籍,唐代著名诗人,字文昌,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贞元十五年(799年)进士,历太常寺太祝、国子监助教、秘书郎、国子博士、水部员外郎、主客郎中,仕终国子司业,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等。

译文

孤独的松树矗立在山巅之上,其庄严挺拔直凌云霄,主干挺拔高达千丈,枝条也生长得百尺有余,它四季常青,颜色恒久不变,这孤高的姿态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形成,大风吹过,树枝发出响声,夜晚月光映照下,它的影子显得格外高大,天气寒冷时,百鸟都飞走了,日暮时分,两朵云彩也归隐而去,就连虬龙和蛟龙这样的神兽,也对它感到敬畏,改变了自己的巢穴,难道没有其他的草木生长吗?但孤松却不与群芳并列,它在春天独自秀丽,秋天即使遭遇早霜也不凋零,孤松苍劲幽深,万古流芳。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棵孤独而挺拔的松树,表达了诗人对高洁、坚韧不拔品格的赞美。“大令虬与龙,讋畏改窟宅”一句,用夸张的手法,形容孤松的威严和力量,连虬龙和蛟龙这样的神兽都感到敬畏,不得不改变巢穴。

赏析

这首诗以孤松为题材,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孤松的高洁、坚韧和威严,诗人用“孤松郁山椒,肃爽凌平霄”来描绘孤松的挺拔和威严,用“既挺千丈干,亦生百尺条”来赞美其生命力的旺盛,而“大令虬与龙,讋畏改窟宅”一句,更是将孤松的威严推向了极致,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力量和震撼。

创作背景

张籍生活在唐代中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期,在这样的背景下,张籍通过描绘孤松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高洁、坚韧不拔品格的向往和赞美,他也希望通过自己的诗歌,能够激励人们保持正直和坚韧的品格,共同面对社会的困难和挑战。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大令虬与龙,讋畏改窟宅”这句诗在整首诗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但整首诗的主题和意境并不仅仅局限于这一句,只有全面理解整首诗的内容和背景,才能更好地欣赏和品味这首诗的韵味和魅力。

“大令虬与龙,讋畏改窟宅。下一句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简介:孟浩...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