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霜台健笔凌骚雅,凤沼馀波入古风。上一句是什么?

6个月前 (02-05)诗词赏析12

诗词原文

题李杜二公像

霜台健笔凌骚雅,凤沼馀波入古风。上一句是什么?

朝代:明代

作者:王夫之

霜台健笔凌骚雅,凤沼馀波入古风。

李杜文章光万丈,谪仙豪气贯长虹。

江山锦绣留佳句,风月清华映玉容。

千载谁堪追步武,高吟诗句仰宗工。

作者简介

王夫之(1619年-1692年),字而农,号姜斋,又号夕堂,湖南衡阳人,明末清初的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黄宗羲、顾炎武并称为明末清初的“三大儒”,王夫之一生著述甚丰,在哲学、文学、史学等方面都有卓越贡献,其思想对中国近代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在御史台(象征文坛高位)上,你那刚健有力的笔触超越了《离骚》与《大雅》的典范;你的诗文如同凤凰池中的余波,融入了古朴典雅的古风之中,李白与杜甫的文章光芒万丈,你那如谪仙般的豪迈气概贯穿长空,锦绣般的江山因你们的佳句而更加美丽,清风明月也因你们的才情而更加清华,千百年来,谁能追赶上你们的步伐,只能高声吟诵你们的诗句,仰望你们作为文学宗匠的崇高地位。

释义

首联“霜台健笔凌骚雅,凤沼馀波入古风”直接赞美了李杜(李白与杜甫)的文学成就,认为他们的文笔超越了古代文学的典范,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颔联与颈联进一步描绘了李杜文章的辉煌与他们的才情,以及他们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描绘,尾联则表达了后世对李杜的敬仰与难以企及的高度。

赏析

这首诗以高度凝练的语言,赞美了李白与杜甫的文学成就与人格魅力,首联以“霜台”与“凤沼”象征文坛的高位与尊贵,突出了李杜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颔联与颈联通过生动的比喻与形象的描绘,展现了李杜文章的辉煌与他们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尾联则以“千载谁堪追步武”表达了后世对李杜的敬仰与难以超越的感慨,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是对李杜文学成就的高度赞美。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王夫之在明末清初时期创作的,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文学界也面临着新的变革与挑战,王夫之作为一位有深厚文学造诣的学者,对李白与杜甫的文学成就有着深刻的认识与敬仰,他通过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对李杜的赞美之情,也寄托了自己对文学理想的追求与对文学传统的尊重,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下,这首诗更显得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与文化价值。

“霜台健笔凌骚雅,凤沼馀波入古风。上一句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简介:孟浩...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连续句子,不过,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将基于这两句关键词的意境和风格,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以便进行详细的解析。诗词原文:冬景宋·虚构子枝缀霜葩白满庭,无言笑对晓凤鸣。寒风轻拂银装裹,清影摇曳映月明。玉骨...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注:虽然关键词中提到的是“一枝梅”,但原诗中为“数枝梅”,这里为了保持原诗的完整性,采用原诗内容。)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关键词“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宋·王安石一径萧萧竹万竿,半含烟雨半垂阴。平生爱此君颜色,柯干如金石气深。心坚耐岁寒,此君真可友...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