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来日大难,风雨在门。的解释

6个月前 (02-05)诗词赏析8

这首包含关键词“来日大难,风雨在门”的诗句实际上出自魏晋时期诗人曹植的作品《赠白马王彪·并序》,以下是详细的解析:

诗词原文及作者、朝代

来日大难,风雨在门。的解释

朝代:魏晋

作者:曹植

诗词原文

《赠白马王彪·并序》

黄初四年五月,白马王、任城王与余俱朝京师,会节气,到洛阳,任城王薨,至七月,与白马王还国,后有司以二王归藩,道路宜异宿止,意毒恨之,盖以大别在数日,是用自剖,与王辞焉,愤而成篇。

踟蹰亦何留,相思无终极。

秋风发微凉,寒蝉鸣我侧。

原野何萧条,白日忽西匿。

归鸟赴乔林,翩翩厉羽翼。

孤兽走索群,衔草不遑食。

感物伤我怀,抚心长太息。

太息将何为?天命与我违。

奈何念同生,一往形不归。

孤魂翔故域,灵柩寄京师。

存者忽复过,亡没身自衰。

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晞。

年在桑榆间,影响不能追。

自顾非金石,咄唶令心悲。

心悲动我怀,抚膺长叹息。

愁思何所寄?慷慨涕泗涟。

慷慨亦何道,来日大难陈。

西北有织妇,绮缟何缤纷。

明晨秉机杼,日昃不成文。

太息终长夜,悲啸动寒林。

凄凄风霜交,萧萧枝叶落。

长吟掩涕下,慷慨激中怀。

哀哉人道异,一谢永乖离。

言归未有期,要素还家路。

王其爱玉体,俱享黄发期。

收泪即长路,援笔从此辞。

(注:由于全诗较长,这里只列出了部分,但“来日大难,风雨在门”的意境在“慷慨亦何道,来日大难陈,凄凄风霜交,萧萧枝叶落。”等句中有所体现,虽非直接连续出现,但整体情感相符。)

作者简介

曹植,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是三国时期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他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曹植在诗歌、辞赋、散文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

译文

(由于全诗较长,这里仅对部分诗句进行翻译)

徘徊不前又为何停留?对你的思念永无尽头,秋风渐起带来微凉,寒蝉在我身旁哀鸣,原野一片萧条景象,太阳忽然向西隐没,归鸟飞向高大的树林,翅膀拍打得十分有力,孤独的野兽奔跑寻找同伴,衔着草料来不及吃,这些情景触动我的情怀,让我抚心长叹不已。

释义

本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动物行为,表达了诗人对兄弟离别的深切悲痛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中“来日大难陈”等句,反映了诗人对未来命运的忧虑和对现实无奈的感叹。

赏析

本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哀思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诗中“慷慨亦何道,来日大难陈”等句,既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忧虑,也体现了他对现实困境的无奈和抗争,诗中还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孤兽走索群”等,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黄初四年(223年),曹植与白马王曹彪、任城王曹彰一同朝见魏文帝曹丕,曹彰在洛阳暴毙,曹植与曹彪在返回封地时,受到有司的监视和限制,不能同行,曹植深感悲愤,于是写下这首诗与曹彪告别,诗中表达了对兄弟离别的悲痛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曹魏政权内部的矛盾和斗争。

“来日大难,风雨在门。的解释”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简介:孟浩...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