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钩帘陈密坐,罗列进肴餗。下一句是什么?

8个月前 (02-05)诗词赏析12

诗词原文

宴中山

钩帘陈密坐,罗列进肴餗。下一句是什么?

唐·李隆基

金樽映玉座,钩帘陈密坐。

罗列进肴餗,笙歌列舞妓。

林光拂晓烟,山翠生秋雾。

花明玉井中,日映金盘上。

仙乐飘飖闻,洪崖与湘娥。

微风吹万籁,清韵入笙歌。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即唐玄宗,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之孙,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故又称李三郎,母窦德妃,唐朝在位最长的皇帝(712年-756年在位)。

朝代:唐朝

作者简介

李隆基是唐朝的一位重要皇帝,前期注意拨乱反正,任用贤相,励精图治,开创了唐朝的极盛之世——开元盛世,在位后期逐渐怠慢朝政、宠信奸臣,加上政策失误和重用安禄山等塞外民族试图来稳定唐王朝的边疆,导致了后来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为唐朝中衰埋下伏笔。

译文

金樽映照着华丽的座位,钩起帘幕布置了亲密的座位,美味佳肴依次陈列上桌,笙歌中排列着舞妓,树林中的光线拂去早晨的烟雾,山间的翠绿生出秋天的雾气,花朵在玉井中明亮,太阳映照在金盘上,仙乐飘飘传来,洪崖仙人和湘水女神仿佛就在眼前,微风吹动万物发出声响,清雅的韵律融入了笙歌之中。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唐玄宗在中山举行的一场盛宴,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宴会的奢华与热闹,以及自然景色的美丽与和谐。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宴会的盛况,从金樽玉座到笙歌舞妓,从林光山翠到花明日映,构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诗人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宴会的奢华与热闹,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向往,诗中“钩帘陈密坐,罗列进肴餗”两句,更是将宴会的排场和氛围表现得淋漓尽致。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唐玄宗在中山举行宴会时所作,作为唐朝的一位重要皇帝,唐玄宗在位期间开创了唐朝的极盛之世——开元盛世,随着岁月的流逝,他的统治逐渐走向衰落,安史之乱的发生更是给唐朝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唐玄宗对盛世的怀念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奈,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窥见唐玄宗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和对未来的忧虑。

“钩帘陈密坐,罗列进肴餗。下一句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简介:孟浩...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宋代诗人宋祁的《落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落花》宋 · 宋祁高阁上连霄,平林远带潮。雨丝风片里,烟水暮云朝。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妆台余麝粉,歌扇掩鸾胶。作者简介:宋祁(998年-1061年),字子...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