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鼎足中原势未分,英雄魄力自超群。下一句是什么?

6个月前 (02-06)诗词赏析9

诗词原文

咏史

鼎足中原势未分,英雄魄力自超群。下一句是什么?

朝代:明代

作者:杨慎

鼎足中原势未分,英雄魄力自超群。

曹刘坐啸虎狼窟,孙氏偏安江海滨。

紫盖黄旗今已矣,青山绿水古犹存。

当时豪俊今何在?荒冢累累春草深。

作者简介

杨慎(1488年-1559年),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明代文学家、史学家、哲学家,明代三才子之首,东阁大学士杨廷和之子,正德六年(1511年)状元,官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实录,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劝谏,不听,称疾归,世宗即位,复起官,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1524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云南永昌卫,卒葬于四川高县,隆庆初追赠光禄寺卿,谥文宪,杨慎存诗约二千三百首,所写的内容极为广泛。

译文

三国鼎立的局势尚未分明,各路英雄豪杰的魄力都超凡脱俗,曹操与刘备在虎狼之穴中安然自若,孙权则偏安一隅于江海边,昔日的紫盖黄旗如今已成往事,但青山绿水依旧存在,那些当时的豪杰如今又在哪里?只剩下荒坟累累,春草深深。

释义

这首诗通过对三国时期历史事件的回顾,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缅怀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首联点明三国鼎立的局势,颔联具体描述曹操、刘备、孙权三位主要人物的处境,颈联则通过对比昔日的辉煌与今日的荒凉,突出了历史的沧桑感,尾联则直接抒发对英雄人物的怀念和对历史变迁的无奈。

赏析

这首诗以三国历史为背景,通过对英雄人物的描绘和历史变迁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独特见解,诗中运用对比手法,将昔日的辉煌与今日的荒凉进行对比,突出了历史的沧桑感和人生的短暂,诗人也通过对英雄人物的缅怀,表达了对英雄气概的赞美和对历史变迁的无奈。

在语言表达上,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有诗人的个人情感,诗人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将三国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让读者在感受历史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的情感。

创作背景

杨慎作为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和史学家,对三国历史有着深入的研究和独特的见解,这首诗可能是他在阅读三国历史或游览与三国相关的古迹时,有感而发而创作的,通过这首诗,诗人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缅怀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同时也展现了他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独特见解,在明代社会动荡不安的背景下,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关注和思考。

“鼎足中原势未分,英雄魄力自超群。下一句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句子,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构思并创作一首古诗,然后按照您的要求提供作者、朝代以及各方面的解析,但请注意,以下内容是基于创意和想象的,并非真实历史资料。古诗创作临轩赏花朝代:虚构的“雅韵朝”作...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