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夹岸峰峦如削玉,傍溪楼阁似联舟。的解释

6个月前 (02-06)诗词赏析11

诗词原文

夹溪居

夹岸峰峦如削玉,傍溪楼阁似联舟。的解释

宋·林景熙

夹岸峰峦如削玉,傍溪楼阁似联舟。

帆樯万里通吴会,尘土一川迷楚越。

落日孤城笳鼓竞,西风古驿酒旗秋。

谁怜倦客飘零久,独倚危楼看远洲。

作者及朝代

作者:林景熙

朝代:南宋末年至元初

作者简介

林景熙(约1242年—约1310年),字德暘,一作德阳,号霁山,温州平阳(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文学家、藏书家,咸淳七年(1271年),由上舍生释褐成进士,历任泉州教授,礼部架阁,转从政郎,宋亡后不仕,隐居于平阳县城白石巷,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曾应召北上大都,次年冬南归,晚年往来于温州、平阳之间,林景熙著有《霁山集》《白石樵唱》。

译文

两岸的山峰如同削过的玉石般陡峭,溪边的楼阁仿佛相连的船只,船帆桅杆绵延万里通往吴会之地,尘土飞扬的一川之地模糊了楚越的界限,落日余晖下的孤城笳鼓声声相竞,西风中的古驿酒旗在秋风中飘扬,有谁怜惜我这漂泊已久的倦客,独自倚在高楼之上远望那遥远的沙洲。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夹溪而居的景致,山峰陡峭如玉,楼阁依溪而建,宛如船只相连,通过描绘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交融,展现了诗人对所处环境的深刻感受,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漂泊生活的感慨和对远方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夹溪而居的景致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峰的陡峭、楼阁的别致以及笳鼓声声、酒旗飘扬的生动场景,诗人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巧妙结合,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不失生机的氛围,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漂泊生活的无奈与感慨,以及对远方的深深向往,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末年至元初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林景熙作为南宋末年的文人,亲身经历了国家的覆灭和个人的流离失所,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诗,以表达自己对所处环境的深刻感受和对未来的憧憬,诗中通过对夹溪而居的景致的描绘,寄托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漂泊生活的无奈与感慨,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深忧虑与关切。

“夹岸峰峦如削玉,傍溪楼阁似联舟。的解释” 的相关文章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简介:孟浩...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宋代诗人宋祁的《落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落花》宋 · 宋祁高阁上连霄,平林远带潮。雨丝风片里,烟水暮云朝。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妆台余麝粉,歌扇掩鸾胶。作者简介:宋祁(998年-1061年),字子...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注:虽然关键词中提到的是“一枝梅”,但原诗中为“数枝梅”,这里为了保持原诗的完整性,采用原诗内容。)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