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盘瓠遗风无复见,衣冠文物等中州。的释义

6个月前 (02-06)诗词赏析11

诗词原文

盘瓠祠

盘瓠遗风无复见,衣冠文物等中州。的释义

唐·胡曾

盘瓠遗风无复见,衣冠文物等中州。

至今南斗文星在,犹自应灵护此州。

作者简介

胡曾(约839年—?),唐代诗人,字号不详,潭州湘潭(今属湖南)人,咸通十二年(871年)进士,曾任汉南节度使从事,胡曾以关心民瘼、针砭时弊的诗篇著称于世,其诗作《咏史诗》三卷,共一百五十首,皆七绝,风格近似周昙的《咏史诗》,每首诗后都有一句议论,概括全篇主旨,形式颇为别致。

译文

盘瓠的神话传说已经难以再见,但这里的衣冠文物却与中原地带无异,直到现在,南方的斗宿中仍有文星闪耀,仿佛还在守护着这片土地,显现着灵验。

释义

盘瓠遗风:指古代盘瓠的神话传说,盘瓠是古代南方少数民族的图腾和祖先神,传说其助高辛氏平息犬戎之乱,娶公主为妻,繁衍后代。

衣冠文物:指当地的服饰、礼仪、文化等,与中原地带相似。

南斗文星:指南方的斗宿中的文星,象征文化和智慧。

应灵护此州:指文星仍然显现灵验,守护着这片土地。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盘瓠祠所在地的文化风貌,表达了对古代神话传说的怀念和对当地文化的赞美,首句“盘瓠遗风无复见”以遗憾的口吻引出主题,暗示盘瓠的神话传说已经难以再见;次句“衣冠文物等中州”则通过对比,强调当地文化的发达程度与中原地带无异,展现了南方少数民族文化的繁荣,后两句“至今南斗文星在,犹自应灵护此州”则通过文星的象征意义,进一步强调了文化的传承和守护,使全诗的主题得到了升华。

创作背景

胡曾在游历南方时,被当地丰富的文化遗产和神话传说所吸引,于是创作了这首诗,盘瓠作为古代南方少数民族的图腾和祖先神,在当地有着深厚的文化根基和广泛的影响力,胡曾通过描绘盘瓠祠所在地的文化风貌,表达了对古代神话传说的怀念和对当地文化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唐代时期南方少数民族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这首诗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为我们了解唐代南方少数民族的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盘瓠遗风无复见,衣冠文物等中州。的释义” 的相关文章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简介:孟浩...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出自宋代诗人陈亮的《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宋·陈亮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对晚妆慵,菱花镜里形容瘦,知为谁,心绪无穷。人病...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注:虽然关键词中提到的是“一枝梅”,但原诗中为“数枝梅”,这里为了保持原诗的完整性,采用原诗内容。)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北宋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梅花》北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