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手拈红豆记琵琶,的的亲封捉臂纱。下一句是什么?

8个月前 (02-06)诗词赏析13

诗词原文

题画赠美人

手拈红豆记琵琶,的的亲封捉臂纱。下一句是什么?

明·唐寅

手拈红豆记琵琶,的的亲封捉臂纱。

眉黛不须留五马,皇恩只许住天涯。

作者简介

唐寅,字伯虎,后改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唐寅绘画上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又称“明四家”,诗文上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唐寅出身商人家庭,父亲唐广德经营一家小酒馆,供他读书求取功名,唐寅不负父望,十六岁中苏州府试第一,二十八岁时中南直隶乡试第一,次年入京应战会试,弘治十二年(1499年)因科举案受牵连入狱,被贬为吏,从此唐寅丧失进取心,游荡江湖,埋没于诗画之间,终成一代名画家。

译文

她手中轻拈着红豆,仿佛在弹奏着琵琶,那臂上轻纱,是她亲手缝制,紧紧贴着肌肤,她的眉黛如画,不需五马招赘,因为皇恩浩荡,只允许她居住在这天涯海角。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美丽的女子,她手拈红豆,似乎在寄托着某种情思,同时又在弹奏琵琶,增添了几分艺术气息,而“的的亲封捉臂纱”一句,则细腻地刻画了女子轻纱贴臂的婀娜姿态,显示出她的温婉与柔情,后两句则通过“眉黛不须留五马”和“皇恩只许住天涯”的表述,暗示了这位女子身份的特殊,以及她虽身处天涯,却仍受到皇恩的眷顾。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美丽而深情的女子形象,通过红豆、琵琶、轻纱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温婉而哀怨的氛围,诗中还巧妙地融入了女子的身份背景和情感寄托,使得整首诗既具有画面感,又富有深意,唐寅的诗歌风格独特,善于将情感与景物相结合,形成独特的艺术魅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很可能是唐寅为一位美丽的女子所作的画题诗,唐寅一生酷爱绘画和诗歌创作,他善于通过诗歌和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审美追求,这首诗中的女子形象,很可能是唐寅根据现实中的某位女子或自己心中的理想女性形象而创作的,诗中的“皇恩只许住天涯”等表述,也可能反映了唐寅自己因科举案而遭受打击后,对现实社会的无奈和感慨。

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唐寅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追求,也反映了他个人的情感世界和人生经历,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唐寅的诗歌创作和人生轨迹。

“手拈红豆记琵琶,的的亲封捉臂纱。下一句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连续句子,不过,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将基于这两句关键词的意境和风格,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以便进行详细的解析。诗词原文:冬景宋·虚构子枝缀霜葩白满庭,无言笑对晓凤鸣。寒风轻拂银装裹,清影摇曳映月明。玉骨...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句子,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构思并创作一首古诗,然后按照您的要求提供作者、朝代以及各方面的解析,但请注意,以下内容是基于创意和想象的,并非真实历史资料。古诗创作临轩赏花朝代:虚构的“雅韵朝”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