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膏腴望望应千顷,黄地黄金下夕阳。全诗是什么?

8个月前 (02-08)诗词赏析12

诗词原文

晚田

膏腴望望应千顷,黄地黄金下夕阳。全诗是什么?

宋·杨万里

膏腴望望应千顷,黄地黄金下夕阳。

稻穗堆场如嶷岌,海潮刷岸似礌塘。

吾家饱饭缘何事,閒看儿童拾穗忙。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杨万里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他的诗作语言平易自然,风格清新活泼,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富有生活气息,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肥沃的土地一望无际,仿佛有千顷之多,金黄色的稻田在夕阳的映照下闪耀着金色的光芒,稻谷堆积如山,高耸入云,海浪拍打着岸边,声音如同雷鸣般震撼,我家粮食充足,无需为生计担忧,于是悠闲地看着孩子们在田间忙碌地拾捡散落的稻穗。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晚秋时节丰收的景象,通过“膏腴望望应千顷”展现了土地的肥沃与广阔,“黄地黄金下夕阳”则生动地描绘了夕阳下金黄色的稻田,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后两句通过稻谷堆积如山和海浪拍岸的描写,进一步强调了丰收的盛况,以及诗人内心的满足与闲适。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丰收的喜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农民生活的关注,首句“膏腴望望应千顷”以夸张的手法突出了土地的肥沃,为全诗奠定了丰收的基调,次句“黄地黄金下夕阳”则通过色彩的对比,将夕阳下的稻田描绘得如诗如画,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后两句通过稻谷堆积和海浪拍岸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丰收的氛围,同时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满足与闲适,整首诗语言平易近人,情感真挚,富有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杨万里在地方任职期间,他深入田间地头,亲眼目睹了农民辛勤劳动后的丰收景象,内心充满了喜悦与感慨,通过这首诗,他表达了对农民生活的关注和对丰收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南宋时期农业生产的发展状况,在那个时代,农业是国家经济的基础,丰收对于国家和人民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这首诗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膏腴望望应千顷,黄地黄金下夕阳。全诗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简介:孟浩...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连续句子,不过,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将基于这两句关键词的意境和风格,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以便进行详细的解析。诗词原文:冬景宋·虚构子枝缀霜葩白满庭,无言笑对晓凤鸣。寒风轻拂银装裹,清影摇曳映月明。玉骨...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句子,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构思并创作一首古诗,然后按照您的要求提供作者、朝代以及各方面的解析,但请注意,以下内容是基于创意和想象的,并非真实历史资料。古诗创作临轩赏花朝代:虚构的“雅韵朝”作...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北宋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梅花》北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