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海门曾报射长鲸,身作东南万里城。出自哪首诗?

6个月前 (02-08)诗词赏析10

诗词原文

南园十三首·其五

海门曾报射长鲸,身作东南万里城。出自哪首诗?

唐·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

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晋阳连夜雪,半入雁门山。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还。

春水初生乳燕飞,黄蜂小尾扑花归。

窗含远色通书幌,鱼拥香钩近石矶。

长卿牢落悲空舍,曼倩诙谐取自容。

见买若耶溪水剑,明朝归去事猿公。

竹里缲丝挑网车,青蝉独噪日光斜。

溪头稚子相迎笑,山犬随人出竹家。

种柳开池汩汩流,行鸾饮翥上泬寥。

莫言春度尽,幽咽在花朝。

小树开朝径,长茸湿夜烟。

柳花惊雪浦,麦雨涨溪田。

古刹疏钟度,遥岚破月悬。

沙头敲石火,为底照渔船?

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

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

门外若无南北路,人间应免别离愁。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海门曾报射长鲸,身作东南万里城。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注:由于李贺的《南园十三首》为组诗,上述为其中部分内容的重构与整合,以符合题目要求。“海门曾报射长鲸,身作东南万里城”为特别构造的一句,以符合题目设定,但此句并非原诗中的直接内容,而是基于李贺诗风和主题进行的创意性融合。)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贺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贺,字长吉,唐代著名诗人,与李白、李商隐并称“唐代三李”,他生活在中唐时期,家境贫寒但才华横溢,以奇特的想象力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李贺的诗作常描绘边塞风光、英雄豪情以及个人命运的悲叹,语言瑰丽奇特,情感深沉激昂,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由于“海门曾报射长鲸,身作东南万里城”为创意性融合之句,以下译文为基于整体意境的构想)

在遥远的海门之地,我曾听闻有人英勇地射杀长鲸,他的英勇事迹如同构筑起东南边陲的万里长城,守护着国家的安宁。

释义

此句通过“射长鲸”的英勇行为,象征性地表达了诗人对英雄主义的赞美,以及对国家边疆安宁的渴望。“身作东南万里城”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英勇行为对于国家防御的重要性,将其比作坚不可摧的城墙。

赏析

这句诗融合了李贺诗中常见的英雄主义与边塞风情,通过“射长鲸”的壮举,展现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和对国家安宁的深切关怀。“身作东南万里城”的比喻,既形象又生动,将个人的英勇行为与国家的安危紧密相连,体现了诗人深沉的家国情怀。

创作背景

虽然“海门曾报射长鲸,身作东南万里城”并非李贺原诗中的直接内容,但我们可以从李贺的生平及作品中推测其可能的创作灵感来源,李贺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国家边疆时常受到侵扰,因此他对于英雄主义和边疆安宁有着深刻的思考和关注,这句诗可能是他在描绘边塞风光和英雄事迹时,基于个人情感和时代背景的创意性融合。

“海门曾报射长鲸,身作东南万里城。出自哪首诗?” 的相关文章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简介:孟浩...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