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帝孙池畔秦松老,圣母祠前汉柏孤。下一句是什么?

6个月前 (02-08)诗词赏析17

诗词原文

谒陵

帝孙池畔秦松老,圣母祠前汉柏孤。下一句是什么?

明·李东阳

帝孙池畔秦松老,圣母祠前汉柏孤。

陵树苍苍烟霭霭,秋来犹自绕陵梧。

作者简介

李东阳(1447年-1516年),字宾之,号西涯,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诗人,他生于北京,祖籍湖广茶陵(今湖南茶陵),因属籍长沙府茶陵县,故时人称他为“茶陵诗派”的开创者,李东阳自幼聪颖好学,四岁能作大书,景泰元年(1450年)以神童举荐入朝,天顺八年(1464年)进士及第,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明孝宗时,历官礼部右侍郎、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入阁辅政,与谢迁同为内阁宰辅,武宗即位后,因直言敢谏,屡遭贬谪,正德七年(1512年),以年老多病为由乞归,获准致仕,正德十一年(1516年),李东阳去世,享年七十岁,赠太师,谥号“文正”。

译文

在帝孙池畔,秦朝的松树已经老去了;圣母祠前,汉朝的柏树孤独地挺立着,陵墓周围的树木郁郁葱葱,烟雾缭绕,秋天到来时,这些树木依然环绕着陵墓上的梧桐树。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谒陵时所见到的古老树木,通过秦松与汉柏的描绘,展现了历史的沧桑感,帝孙池畔的秦松和圣母祠前的汉柏,都是历经数百年风雨的见证者,它们象征着历史的悠久与文化的传承,而陵墓周围的树木,则进一步渲染了陵墓的庄严与肃穆,以及岁月的无情流逝。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谒陵时的所见所感,诗人通过对秦松、汉柏以及陵墓周围树木的描绘,巧妙地传达了历史的沧桑感与文化的厚重感,诗人也通过“苍苍”、“霭霭”等词语的运用,营造出一种朦胧而深远的意境,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片古老而神秘的陵墓之中,诗人还通过“秋来犹自绕陵梧”一句,表达了对历史的敬畏与对生命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东阳在谒陵时所作,谒陵是古代帝王或官员前往陵墓祭祀祖先的一种仪式,李东阳作为明朝的重臣和文学家,对历史文化有着深厚的感情和敬畏之心,在谒陵的过程中,他被陵墓周围的古老树木所触动,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感慨和思考,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李东阳对历史的敬畏与对文化的热爱,也体现了他作为一位文学家的敏锐观察力和深刻思考力。

“帝孙池畔秦松老,圣母祠前汉柏孤。下一句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简介:孟浩...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宋代诗人宋祁的《落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落花》宋 · 宋祁高阁上连霄,平林远带潮。雨丝风片里,烟水暮云朝。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妆台余麝粉,歌扇掩鸾胶。作者简介:宋祁(998年-1061年),字子...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唐·刘禹锡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西方此地生莲偶,倾国姿容别世才。秋沼落花红菡萏,夕窗残月碧芙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