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群黎草木岂有知,贪吏朘削无休息。的解释

7个月前 (02-09)诗词赏析15

诗词原文

咏史诗·长沙

群黎草木岂有知,贪吏朘削无休息。的解释

唐·胡曾

汉帝重阿娇,贮之黄金屋。

咳唾自成珠,龙绡裁为服。

七国起烟尘,中原表里崩。

天兵下北荒,胡马欲南渡。

飞将斩楼兰,将军夜渡辽。

匈奴畏神箭,铁关尘路遥。

旌旗日云暮,风雪自萧萧。

塞外音书断,寒沙雁影遥。

征夫行未已,妾妇怨何终。

苦战身死日,功成家定空。

群黎草木岂有知,贪吏朘削无休息。

作者及朝代

作者:胡曾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胡曾,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晚唐时期,他擅长咏史诗,作品多借古讽今,反映社会现实,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胡曾的咏史诗在当时颇有影响,对后世也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译文

汉武帝宠爱阿娇,为她建造了黄金屋。

她咳嗽吐痰都能变成珍珠,穿着用龙绡裁制的衣服。

七国之乱时烟尘四起,中原地区内外崩溃。

朝廷派天兵北伐,北方胡人想要南渡。

飞将军李广斩楼兰,将军们夜渡辽河。

匈奴害怕神箭,铁关遥远尘路漫漫。

旌旗在黄昏中飘扬,风雪萧萧作响。

塞外音书断绝,寒沙上雁影遥远。

征夫行军未止,女子的怨恨何时能终。

苦战至死之日,功成名就家却已空。

百姓草木岂有知觉,贪婪的官吏剥削无休无止。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汉武帝宠爱阿娇、七国之乱、北伐胡人、飞将军斩楼兰等历史事件,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战争带来的苦难,最后两句“群黎草木岂有知,贪吏朘削无休息”则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揭露,指出百姓如同草木般无知无觉,而贪婪的官吏却剥削无休无止。

赏析

这首诗以历史为背景,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讽刺,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诗人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表达了对战争和剥削的厌恶之情,最后两句更是点睛之笔,将矛头直指贪婪的官吏,揭示了社会矛盾的根源,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意义。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晚唐时期的社会现实有关,晚唐时期,社会矛盾日益激化,官员贪污腐败、剥削百姓的现象屡见不鲜,诗人胡曾通过咏史诗的形式,借古讽今,对当时的社会现实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他希望通过这首诗唤起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推动社会的变革和进步。

“群黎草木岂有知,贪吏朘削无休息。的解释”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