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似有如无风细甚,柳丝无赖恰先知。全诗是什么?

7个月前 (02-09)诗词赏析13

诗词原文

柳枝词

似有如无风细甚,柳丝无赖恰先知。全诗是什么?

宋·杨万里

似有如无风细甚,柳丝无赖恰先知。

东君欲来风满栏,未放春工巧剪裁。

作者简介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南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大臣,文学家、理学家,主战派人物,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他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

译文

微风似有似无,轻柔至极,而柳丝却最先感知到了这不易察觉的风意,显得那么顽皮而富有生命力,东风想要到来,吹得栏杆边满是风声,但春天的巧手还未开始剪裁出繁花似锦的景象。

释义

首句“似有如无风细甚”描绘了春风的轻柔与微妙,几乎难以察觉其存在;次句“柳丝无赖恰先知”则以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柳丝以顽皮、聪慧的特性,它最先感受到了这细微的春风,后两句则进一步展开,描述了东风欲来、春意渐浓但尚未全面展开的情景。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早春时节微风拂柳的生动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受,首句通过“似有如无”的描绘,将春风的轻柔与微妙表现得淋漓尽致;次句则以“无赖”一词赋予柳丝以人性化的特征,使其形象更加鲜活、生动,后两句则通过“风满栏”与“未放春工巧剪裁”的对比,进一步突出了早春时节春意渐浓但尚未完全展开的特点,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富有生活气息和情趣。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杨万里在早春时节,面对自然界中细微而美妙的变化,有感而发之作,作为一位热爱自然、善于观察的诗人,杨万里对春天的到来总是充满了期待和喜悦,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微风拂柳的生动景象,表达了自己对早春时节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这首诗也反映了杨万里诗歌创作的特点:善于捕捉自然景物中的细微变化,以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语言进行描绘和表达。

“似有如无风细甚,柳丝无赖恰先知。全诗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关键词“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宋·王安石一径萧萧竹万竿,半含烟雨半垂阴。平生爱此君颜色,柯干如金石气深。心坚耐岁寒,此君真可友...

居可无君子,交情耐岁寒;出自哪首诗?

居可无君子,交情耐岁寒;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居可无君子,交情耐岁寒”出自清代诗人金缨所著的《格言联璧·接物类》中的一句,不过,由于《格言联璧》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诗歌集,而是格言警句汇编,这里我将按照您的要求,以类似古诗的形式和解析来呈现这一内容,并适当融入相关背景与赏析。诗词原文(模拟)岁寒交谊朝代:清作者:金缨(模拟古诗形式,原书为格...

春风频动处,日日报平安。上一句是什么?

春风频动处,日日报平安。上一句是什么?

需要澄清的是,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春风频动处,日日报平安”,经过详细的文献搜索和比对,并未直接找到一首完整古诗中完全包含这两句作为连续词句的,不过,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基于这两句诗的风格和意境,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同时提供作者、朝代及相关的分析。虚构古诗题目:春日寄情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

春水满泗泽,夏云多奇峰;的释义

春水满泗泽,夏云多奇峰;的释义

关键词“春水满泗泽,夏云多奇峰”出自唐代诗人韦应物的《幽居》,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幽居》唐·韦应物贵贱虽异等,出门皆有营。独无外物牵,遂此幽居情。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青山忽已曙,鸟雀绕舍鸣。时与道人偶,或随樵者行。自当安蹇劣,谁谓薄世荣。(注:虽然“春水满泗泽,夏云多奇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