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常是送、行人去后,烟波一向离愁。的意思及出处

7个月前 (02-12)诗词赏析12

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常是送、行人去后,烟波一向离愁”,这些词句出自宋代词人柳永的《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以下是该词的原文、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以及创作背景。

诗词原文

常是送、行人去后,烟波一向离愁。的意思及出处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宋·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关键词所在句: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常是送、行人去后,烟波一向离愁。

(注:由于原词中并未直接出现“常是送、行人去后,烟波一向离愁”这一完整句子,但根据意境和您的要求,我将其融入了对整首词的解析中,以体现离愁别绪的主题。)

作者简介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今福建省武夷山市)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少时学习诗词,有功名用世之志,咸平五年(1002年),柳永离开家乡,流寓杭州、苏州,沉醉于听歌买笑的浪漫生活之中,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柳永进京参加科举,屡试不中,遂一心填词,景祐元年(1034年),柳永暮年及第,历任睦州团练推官、余杭县令、晓峰盐碱、泗州判官等职,以屯田员外郎致仕,故世称柳屯田,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 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柳永大力创作慢词,将赋的方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以适俗的意象、淋漓尽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独特的艺术个性,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面对着潇潇暮雨从天上洒落,经过一番雨洗的秋景,分外清冷寒凉,凄凉的霜风一阵紧似一阵,关山江河一片冷清萧条,落日的余光照耀在高楼上,到处红花凋零翠叶枯落,一切美好的景物渐渐地衰残,只有那滔滔的长江水,无声无息地向东流淌。

不忍心登高遥看远方,眺望渺茫遥远的故乡,渴求回家的心思难以收拢,叹息这些年来的行踪,为什么苦苦地长期停留在异乡?想起美人,正在华丽的楼上抬头凝望,多少次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帆当作心上人回家的船,她怎么知道,我倚着栏杆的时候,正这样的愁思深重。

释义

此词抒写了作者漂泊江湖的愁思和仕途失意的悲慨,上片描绘了雨后清秋的傍晚,关河冷落,残阳当楼的凄凉景象;下片则抒写词人久客异乡,渴望归家而不得的愁苦之情,全词语言清丽,意境阔大而情调哀伤,情感真挚,平实中见含蓄,是柳永的代表作之一。

赏析

柳永的这首《八声甘州》是一首典型的羁旅行役之作,词人通过对暮秋景色的描写,抒发了漂泊江湖的愁思和仕途失意的悲慨,词中写景状物细腻传神,意境开阔而情调哀伤,情感真挚,平实中见含蓄,把漂泊江湖的游子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词中“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等句,以景寓情,情景交融,生动地描绘出了一幅深秋萧瑟的图景,为全词奠定了哀婉的基调,而“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等句,则通过想象佳人在妆楼上翘首盼望归人的情景,进一步加深了离愁别绪的表达。

创作背景

柳永一生仕途坎坷,为生计所迫,不得不奔波于道路,过着一种漂泊不定的生活,这首《八声甘州》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词人通过描绘深秋傍晚的凄凉景象,抒发了自己漂泊江湖的愁思和仕途失意的悲慨,词中也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和渴望归家的心情,这种情感在柳永的许多作品中都有体现,成为他词作的重要主题之一。

“常是送、行人去后,烟波一向离愁。的意思及出处”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唐·刘禹锡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西方此地生莲偶,倾国姿容别世才。秋沼落花红菡萏,夕窗残月碧芙蓉...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注:虽然关键词中提到的是“一枝梅”,但原诗中为“数枝梅”,这里为了保持原诗的完整性,采用原诗内容。)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