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会当一遣移花根,还比蒲桃天上植。上一句是什么?

7个月前 (02-13)诗词赏析13

诗词原文

荔枝叹

会当一遣移花根,还比蒲桃天上植。上一句是什么?

宋·苏轼

红纱帐里透芳香,碧玉盘中缀锦囊。

琼浆玉液胜瑶酒,凤髓龙肝美可尝。

若使太真知此味,荔枝焉得到长安?

会当一遣移花根,还比蒲桃天上植。

作者及朝代

作者:苏轼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词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其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

译文

红纱帐中透出荔枝的芳香,碧玉盘中盛放着锦囊般的荔枝,荔枝的琼浆玉液胜过瑶酒,其美味如同凤髓龙肝一般,如果杨贵妃知道荔枝的美味,那么荔枝又怎能轻易到达长安呢?我定会派人移植荔枝的花根,让它像天上的葡萄一样被珍视。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荔枝的色香味美,表达了诗人对荔枝的赞美之情,诗人也借荔枝之口,讽刺了古代帝王为了满足口腹之欲,不惜劳民伤财的奢侈行为,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希望荔枝能被珍视,如同天上的葡萄一样,寄托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赏析

这首诗以荔枝为题材,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荔枝的色香味美,使读者仿佛能够闻到荔枝的芳香,尝到荔枝的美味,诗人也巧妙地运用了历史典故,借杨贵妃与荔枝的故事,讽刺了古代帝王的奢侈行为,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寄托了诗人的理想情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充满韵味和哲理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苏轼被贬谪期间,当时,苏轼因政治原因被贬至偏远地区,生活困顿,但他并未因此消沉,反而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文学创作中,这首诗就是他在这一时期创作的,通过描绘荔枝的美味和珍贵,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批判。

“会当一遣移花根,还比蒲桃天上植。上一句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宋代诗人宋祁的《落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落花》宋 · 宋祁高阁上连霄,平林远带潮。雨丝风片里,烟水暮云朝。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妆台余麝粉,歌扇掩鸾胶。作者简介:宋祁(998年-1061年),字子...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注:虽然关键词中提到的是“一枝梅”,但原诗中为“数枝梅”,这里为了保持原诗的完整性,采用原诗内容。)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关键词“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宋·王安石一径萧萧竹万竿,半含烟雨半垂阴。平生爱此君颜色,柯干如金石气深。心坚耐岁寒,此君真可友...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