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头上灰三斗,赢得疏慵到处闲。出自哪首诗?
诗词原文
闲居
唐·白居易
身外无余事,闲居一大功。
散眠秋日下,随意箕山中。
酒熟听琴响,诗成看药丛。
如今头上灰三斗,赢得疏慵到处闲。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被誉为“人民诗人”,白居易的诗作常常反映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疾苦,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自然、闲适生活的向往。
译文
除了身体之外没有其他牵挂,闲居对我来说是最大的功劳。
在秋日的阳光下随意地躺着休息,自在地生活在箕山之中。
酒熟了便听着琴声享受,诗作完成后便欣赏药草丛。
如今头上已经积累了三斗的灰尘(比喻岁月流逝,年华老去),却也因此赢得了四处闲散的生活。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白居易闲居生活的宁静与自在,他没有了世俗的牵挂,将闲居视为一种大功,享受着秋日的阳光、琴声、诗作和药草丛的陪伴,尽管岁月流逝,年华老去,但他却因此赢得了四处闲散、自在逍遥的生活。
赏析
这首诗以闲居为主题,展现了诗人白居易对闲适生活的热爱和向往,诗中通过描绘秋日的阳光、琴声、诗作和药草丛等意象,营造了一种宁静、自在的氛围,诗人用“身外无余事”来表达自己对世俗的超脱,用“赢得疏慵到处闲”来表达自己对闲散生活的满足和自豪,整首诗语言平易通俗,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闲适生活的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白居易晚年时期,此时的他已经历了仕途的起伏和人生的沧桑,对世俗的功名利禄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悟,他选择闲居生活,远离尘嚣和纷争,以诗酒为伴,享受着宁静和自在,这首诗正是他这种生活态度的真实写照,表达了他对闲适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也反映了唐代士人追求精神自由和个性解放的思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