镬汤转作清凉地,只在人心那样看。的解释
诗词原文
颂古五十五首·其一
宋·释绍昙
百丈峰头不动人,
虽然得似未为真。
几回拈出成冤业,
镬汤转作清凉地,
只在人心那样看。
作者及朝代
作者:释绍昙
朝代:宋代
作者简介
释绍昙,南宋时期的一位禅宗僧人,生卒年不详,他活跃于南宋中后期,以禅学造诣深厚著称,擅长以诗歌形式表达禅宗思想,作品多收录于《禅宗颂古联珠集》等禅宗文献中,释绍昙的诗歌往往寓意深远,语言简练,富有哲理,对后世禅宗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在百丈峰顶,禅意深邃不动人心,
即便看似悟得,也未必是真悟。
多少次将禅理拈出,却成了冤业,
只因人心各异,镬汤也可视为清凉之地,
关键在于人们如何去看待。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百丈峰头的禅境,表达了禅宗对于“悟”的深刻见解,前两句指出,即便在禅意浓厚的环境中,真正的悟道也并非轻易可得,需要超越表面的相似而达到真正的内心觉醒,后两句则通过“镬汤转作清凉地”的比喻,强调了人心的主观作用,即外界环境虽同,但人心感受各异,关键在于个人的心态和看法。
赏析
这首诗以禅宗特有的方式,探讨了悟道与人心之间的关系,通过“百丈峰头不动人”与“虽然得似未为真”的对比,揭示了悟道的艰难与真谛,而“镬汤转作清凉地,只在人心那样看”则是对禅宗“心即佛,佛即心”思想的生动诠释,强调了内心转变的重要性,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是禅宗诗歌中的佳作。
创作背景
释绍昙生活在一个禅宗文化繁荣的时代,禅宗在当时的社会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对人们的思想和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作为一位禅宗僧人,释绍昙通过诗歌创作,传达禅宗的教义和修行方法,引导人们追求内心的觉醒和超脱,这首诗可能是在某个禅修场合或是对弟子开示时所作,旨在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启发人们对禅宗思想的深入理解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