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君不见,韩献子,晋将军,赵孤存。的解释

6个月前 (02-16)诗词赏析16

诗词原文

《韩献子赞》

君不见,韩献子,晋将军,赵孤存。的解释

朝代:唐代

作者:李隆基

君不见,韩献子,晋将军,赵孤存。

智伯既死,三家分晋,孤儿在抱,谋臣是亲。

赵氏之祀,绵绵不绝,韩厥之力,义高于天。

作者简介

李隆基,即唐玄宗,唐朝在位最长的皇帝(712年-756年),他是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之孙,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故又称李三郎,母窦德妃,先天元年(712年)至天宝十五年(756年)在位,因安史之乱退位为太上皇,是唐朝在位最长的皇帝,亦是唐朝极盛时期的皇帝,他在位期间,唐朝经济繁荣发展,国力达到鼎盛,形成了“开元盛世”的局面,晚年他逐渐怠慢朝政、宠信奸臣,导致了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为唐朝由盛转衰埋下了伏笔,李隆基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还擅长文学和音乐,对唐代的文化艺术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译文

你难道没有听说吗?韩献子,晋国的将军,他保护了赵孤的存活,智伯被杀后,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而赵孤还在襁褓之中,韩厥却成了他的亲信谋臣,赵氏的祭祀得以延续,香火不断,这都是因为韩厥的功劳,他的忠义高过云天。

释义

这首诗通过赞美韩献子(韩厥)的忠义,讲述了他在晋国历史中的重要作用,韩厥不仅是一位勇猛的将军,更是一位忠诚的谋臣,他在晋国三家分晋的动荡时期,保护了赵孤的存活,使得赵氏的香火得以延续,这体现了韩厥的高尚品质和忠义精神。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高度概括了韩献子(韩厥)的忠义事迹,通过“君不见”的开头,诗人引导读者关注历史中的英雄人物,进而展开对韩厥的赞美,诗中“智伯既死,三家分晋”一句,简洁地交代了历史背景,为后文韩厥保护赵孤的情节做了铺垫,而“孤儿在抱,谋臣是亲”一句,则生动地描绘了韩厥与赵孤之间的亲密关系,以及他作为谋臣的忠诚和智慧。“赵氏之祀,绵绵不绝,韩厥之力,义高于天”一句,则是对韩厥功绩的高度评价和赞美。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唐玄宗对忠臣义士的敬仰有关,作为一位英明的君主,唐玄宗深知忠臣对于国家稳定和发展的重要性,他通过创作这首诗来赞美韩厥的忠义精神,以此激励臣子们效仿韩厥,为国家的繁荣和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这首诗也反映了唐玄宗对晋国历史的了解和关注,以及他对历史人物的深刻理解和评价。

“君不见,韩献子,晋将军,赵孤存。的解释”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连续句子,不过,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将基于这两句关键词的意境和风格,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以便进行详细的解析。诗词原文:冬景宋·虚构子枝缀霜葩白满庭,无言笑对晓凤鸣。寒风轻拂银装裹,清影摇曳映月明。玉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