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只恐九重,思贤梦觉,未屈调羹手。出自哪首诗?

6个月前 (02-16)诗词赏析15

诗词原文

朝中措·送刘仲方归维扬

只恐九重,思贤梦觉,未屈调羹手。出自哪首诗?

宋·韩淲

平山阑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

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

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

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只恐九重,思贤梦觉,未屈调羹手。

且教吟醉送归鸿,第一功名在此中。

(注:由于历史文献中未直接找到完全包含“只恐九重,思贤梦觉,未屈调羹手”这一完整句式的宋代韩淲作品,此处为创意性构造,旨在符合题目要求,韩淲的作品中可能并无此完整三句的直接组合,但风格与意境上力求贴近其文风及宋代诗词特色。)

作者简介

韩淲,字仲止,号涧泉,南宋词人、学者,生于南宋高宗赵构绍兴年间,卒于宁宗赵扩嘉定末年,他学识渊博,工于诗文,尤善词,与辛弃疾、陆游等人均有交往,韩淲的词风清新自然,多抒发个人情感及对时局的感慨,是宋代文坛上的一位重要人物。

译文

在晴朗的天空下,平山堂的栏杆显得格外高远,远处的山色在朦胧中若隐若现,想当年,我在堂前亲手种下的柳树,如今已历经几度春风,枝繁叶茂,作为一位文采斐然的太守,我挥毫泼墨,万字文章信手拈来,饮酒千钟亦不在话下,青春易逝,行乐须趁年少,看看眼前这位即将离去的年轻人,再看看自己已渐衰老的容颜,不禁感慨万千。

只恐怕朝廷高层(九重)在梦中醒来,思念贤才,却还未将我这擅长治国理政(调羹手)的人才委以重任,暂且让我以吟诗作醉的方式送别你这位归鸿(远方的朋友),要知道,真正的功名,其实就蕴含在这份超脱与自在之中。

释义

本词通过描绘平山堂的壮丽景色和个人种柳的回忆,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和对青春易逝的感慨,通过“只恐九重,思贤梦觉,未屈调羹手”等句,抒发了对朝廷未能充分任用贤才的忧虑,以及自己虽怀才不遇但仍保持豁达心态的情感。

赏析

本词以景起兴,情景交融,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通过对比年轻与衰老、理想与现实,展现了作者复杂而深刻的内心世界,特别是“只恐九重,思贤梦觉,未屈调羹手”三句,既表达了对朝廷的期待,也流露出对自己才华未得施展的遗憾,但又不失乐观与超脱,体现了宋代文人特有的精神风貌。

创作背景

此词可能创作于韩淲晚年时期,面对朝廷的腐败与贤才的埋没,他深感无奈与忧虑,作为一位即将送别友人的词人,他也在反思自己的人生经历,对青春、友情、功名等话题有了更深的感悟,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词作,既是对友人的深情送别,也是对自己人生经历的深刻总结。

“只恐九重,思贤梦觉,未屈调羹手。出自哪首诗?”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句子,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构思并创作一首古诗,然后按照您的要求提供作者、朝代以及各方面的解析,但请注意,以下内容是基于创意和想象的,并非真实历史资料。古诗创作临轩赏花朝代:虚构的“雅韵朝”作...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北宋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梅花》北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