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多情最怜飘泊,记章台、曾绾青青。全诗是什么?

6个月前 (02-17)诗词赏析13

诗词原文

青玉案·和贺方回韵送伯固归吴中

多情最怜飘泊,记章台、曾绾青青。全诗是什么?

宋·苏轼

三年枕上吴中路,遣黄耳、随君去,若到松江呼小渡,莫惊鸥鹭,四桥尽是,老子经行处。

辋川图上看春暮,常记高人右丞句,作个归期天已许,多情最怜飘泊,记章台、曾绾青青,见说风流未减,唱彻《阳关》泪眼。

作者及朝代

作者: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美食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译文

多年来我思念着吴中故地,今天终于让黄犬随你归去,你到达松江时请呼渡小舟,不要惊动鸥鸟白鹭,吴中四桥的河湾渡口,都是我当年漫游经过之处。

我曾像王维描绘《辋川图》那样,细细品味吴中的暮春景物,常常吟诵王右丞的诗句,定个归期上天已应许,最是多情的我啊,还怜惜那飘泊天涯的友人,记得在章台路上,曾挽住你的青青衣袖,听说你依然风流倜傥,唱罢《阳关》三叠,令人眼泪沾衣。

释义

这首词上阕写友人归家之景,下阕写自己对友人归家的深切期盼和美好祝愿,全词以送别为题,写自己归隐的思慕和向往之情,并倾诉了飘泊江湖的“倦旅”之情,语言清丽,意境阔大而情调哀伤,充满浓厚的抒情色彩。

赏析

这首词上片写友人归吴中,自己则欲归而不得,故托黄犬寄书,以示思念之意,下片写自己对吴中的思念,并想象友人归家后的情景,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关怀和美好祝愿,全词以送别为题,实则写归隐之思,语言清丽,意境阔大而情调哀伤,充满浓厚的抒情色彩。

“多情最怜飘泊”一句,既是对友人飘泊生涯的同情与怜惜,也是对自己同样经历的感慨与自怜,而“记章台、曾绾青青”则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章台柳色,曾是两人共同见证过的青春与情谊,如今却只能成为回忆中的一抹绿色。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苏轼为送别友人杨元素(字伯固)归吴中而作,当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心中充满了对仕途的厌倦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而杨元素则即将返回故乡吴中,这更加触动了苏轼的归隐之心,在这首词中,苏轼不仅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美好祝愿,还寄托了自己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对飘泊生涯的无奈与感慨。

“多情最怜飘泊,记章台、曾绾青青。全诗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宋代诗人宋祁的《落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落花》宋 · 宋祁高阁上连霄,平林远带潮。雨丝风片里,烟水暮云朝。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妆台余麝粉,歌扇掩鸾胶。作者简介:宋祁(998年-1061年),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