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将军犁却龙庭后,岁傍龟山奏太平。全诗是什么?

6个月前 (02-17)诗词赏析15

诗词原文

题龟山

将军犁却龙庭后,岁傍龟山奏太平。全诗是什么?

宋·杨万里

将军犁却龙庭后,岁傍龟山奏太平。

万壑松风鸣涧壑,千峰云气绕山亭。

寒烟落日孤城闭,野水荒村断径行。

此地风光无限好,何须更问帝王情。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杨万里(1127年-1206年)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他的诗作语言平易自然,富有生活气息,被誉为“诚斋体”,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余首,被誉为一代诗宗。

译文

将军在犁庭扫穴、战胜外敌之后,每年都来到龟山这里,奏响和平的乐章,山谷间万壑松风呼啸,涧水潺潺;山峰之上,千重云气缭绕,环绕着山亭,寒冷的烟雾笼罩着落日,孤城紧闭;荒野中的水流和荒废的村庄,小路断绝,人迹罕至,这里的风光无限美好,哪里还需要再去询问帝王的心思呢?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龟山一带的壮丽景色和宁静祥和的氛围,同时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争的厌倦,首句“将军犁却龙庭后”以战争胜利为背景,但全诗的重点在于展现战后的宁静与美好,以及诗人对自然风光的赞美和对现实生活的满足。

赏析

这首诗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诗中通过对龟山自然风光的细腻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与首句提到的战争胜利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珍视和向往,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现实政治的淡泊态度,认为美好的自然风光足以让人忘却尘世的烦恼和纷争。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杨万里晚年时期,当时南宋社会相对稳定,但外患仍存,杨万里作为一位有着深厚爱国情怀的诗人,虽然心系国家安危,但也深知战争的残酷和破坏,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龟山的自然风光和战后的宁静生活,表达了自己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的厌倦,诗中也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寄情山水的情怀,反映了诗人晚年时期的心境和追求。

“将军犁却龙庭后,岁傍龟山奏太平。全诗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宋代诗人宋祁的《落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落花》宋 · 宋祁高阁上连霄,平林远带潮。雨丝风片里,烟水暮云朝。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妆台余麝粉,歌扇掩鸾胶。作者简介:宋祁(998年-1061年),字子...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