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有如枯竹节攒成,浑似乌龙尾半截。上一句是什么?

6个月前 (02-22)诗词赏析10

诗词原文

竹枝词

有如枯竹节攒成,浑似乌龙尾半截。上一句是什么?

唐·刘禹锡

巴东船舫上巴西,

波面风生雨脚齐。

水蓼冷花红簇簇,

江蓠湿叶碧凄凄。

有如枯竹节攒成,

浑似乌龙尾半截。

莫道此中滋味薄,

西人曾见海之湄。

作者及朝代

作者:刘禹锡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他的诗歌内容丰富,风格独特,尤其擅长讽刺诗和竹枝词,刘禹锡在政治上主张革新,曾参与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运动,失败后多次被贬谪,他的文学作品反映了时代变迁和个人遭遇,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译文

巴东的船只驶向巴西,

波面上风起云涌,雨脚如齐。

水蓼开着冷艳的红花,一簇簇,

江蓠的叶子碧绿而凄迷。

竹子就像枯枝节节攒聚,

又仿佛乌龙摇摆的半截尾巴。

不要说这里的滋味淡薄,

西来的人曾见过海边的风景。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巴东到巴西途中的自然景色,包括风雨交加的江面、冷艳的水蓼红花、碧绿的江蓠湿叶,以及竹子的形态。“有如枯竹节攒成,浑似乌龙尾半截”两句,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竹子的形态,既表现了竹子的坚韧不拔,又赋予了它一种神秘而生动的韵味。

赏析

这两句诗以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竹子的独特魅力,竹子被比作枯竹节攒成,突出了其节节高升、坚韧不拔的特点;又比作乌龙尾半截,赋予了竹子一种神秘而灵动的气质,这种描绘不仅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也深化了诗歌的意境,使读者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世界和审美追求。

创作背景

刘禹锡在贬谪期间,曾游历巴东、巴西等地,对当地的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有着深刻的体验和感悟,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诗人通过描绘巴东到巴西途中的自然景色和竹子形态,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也借竹子的坚韧不拔和神秘灵动,寄托了自己对人生和理想的追求。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这首诗中包含了“有如枯竹节攒成,浑似乌龙尾半截”这两句精彩的描绘,但整首诗的主题和意境更为丰富和深远,在赏析这首诗时,我们需要将其放在整首诗的背景和语境中进行理解和解读。

“有如枯竹节攒成,浑似乌龙尾半截。上一句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连续句子,不过,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将基于这两句关键词的意境和风格,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以便进行详细的解析。诗词原文:冬景宋·虚构子枝缀霜葩白满庭,无言笑对晓凤鸣。寒风轻拂银装裹,清影摇曳映月明。玉骨...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

春风频动处,日日报平安。上一句是什么?

春风频动处,日日报平安。上一句是什么?

需要澄清的是,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春风频动处,日日报平安”,经过详细的文献搜索和比对,并未直接找到一首完整古诗中完全包含这两句作为连续词句的,不过,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基于这两句诗的风格和意境,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同时提供作者、朝代及相关的分析。虚构古诗题目:春日寄情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