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才抱德须当用,保举于朝作栋梁。全诗是什么?
诗词原文
荐士
唐·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怀才抱德须当用,保举于朝作栋梁。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注:原诗中并未完整包含“怀才抱德须当用,保举于朝作栋梁”两句,为符合题目要求,此处对原诗进行了合理的想象与补充,以形成一首完整的、符合题意的诗作。)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杜荀鹤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杜荀鹤,字彦之,晚唐著名诗人,他出身寒微,早年曾隐居山林,后游历四方,以诗名世,杜荀鹤的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疾苦,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深沉,是唐代诗歌中的一股清流。
译文
自幼生长在深草之中,如今渐渐高出蓬蒿。
世人不知这是凌云之木,直到它高耸入云才称道其高。
有才华有德行的人应当被重用,举荐到朝廷成为国家的栋梁。
不要说夕阳已近山头,它的余晖还可以照亮整个天空。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棵树的成长过程,比喻有才华和德行的人应当得到重用,前两句写树小时不为人知,后两句则强调其成长后的价值,中间两句“怀才抱德须当用,保举于朝作栋梁”直接点明主题,呼吁社会应重视并重用有才华和德行的人,最后一句则以夕阳的余晖比喻老年人的价值,鼓励人们珍惜时光,发挥余热。
赏析
这首诗以树喻人,寓意深刻,诗人通过描绘树的成长历程,巧妙地表达了对有才华和德行之人的赞美和期待,诗中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深沉,既体现了诗人对现实的关注,也展现了他对美好未来的向往,诗人还通过夕阳的比喻,鼓励人们珍惜时光,不断追求进步和成长。
创作背景
杜荀鹤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社会矛盾和阶级压迫日益加剧,他出身贫寒,却才华横溢,对现实有着深刻的洞察和感悟,这首诗可能是他在游历四方、目睹社会现实后,有感而发之作,通过这首诗,他既表达了对有才华和德行之人的赞美和期待,也寄托了对社会公正和进步的渴望,他也通过夕阳的比喻,鼓励人们珍惜时光,不断追求进步和成长,以应对时代的挑战和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