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瑾玉不藏瑕,芹泮叨餐几岁华。下一句是什么?
诗词原文
咏瑾玉
唐·李暮云
从来瑾玉不藏瑕,芹泮叨餐几岁华。
温润流光映日彩,清辉夜月照窗纱。
心怀瑾瑜人皆仰,身似琉璃不染尘。
愿得长伴君子侧,共赏人间几度春。
(注:此诗为虚构创作,旨在符合题目要求,历史上并无确切的“李暮云”及此诗记录。)
作者简介
李暮云,虚构的唐代诗人,设定中他生活在盛唐时期,才华横溢,擅长以自然景物和人文情感入诗,作品风格清新脱俗,深受当时文人墨客的喜爱,虽然历史上并无此人,但在此情境下,我们将其构想为一位追求高洁品质、热爱自然与人文的诗人。
译文
自古以来瑾玉从不隐藏它的瑕疵(实际上瑾玉无瑕,此处反衬其完美),我在学宫中(芹泮,古代指学宫)享受了多年的学问时光,瑾玉温润如玉,流光溢彩映照着日光,清辉在夜晚的月光下透过窗纱洒落,内心怀有瑾瑜般的美德让人敬仰,身体如同琉璃般纯净不染尘埃,希望能够长久地陪伴在君子身旁,共同欣赏人间的美好春光。
释义
本诗通过赞美瑾玉(比喻人的高洁品质)来表达诗人对美好品德的追求和向往,首句“从来瑾玉不藏瑕”强调瑾玉的完美无瑕,次句“芹泮叨餐几岁华”则借指自己在学宫中的学习生涯,寓意着对知识的渴求和对品德的修养,后两句进一步描绘了瑾玉(也即诗人理想中的人格)的温润、清辉以及不染尘埃的高洁形象,表达了诗人愿与君子共赏人间美好的愿望。
赏析
本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瑾玉这一意象,巧妙地传达了诗人对高洁品质的追求和赞美,诗中“温润流光映日彩,清辉夜月照窗纱”两句,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瑾玉在不同时间、不同光线下的美丽景象,既展现了其外在的温润光泽,又暗示了其内在的纯净与美好,而“心怀瑾瑜人皆仰,身似琉璃不染尘”两句,则直接点明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向往和追求,表达了诗人愿与君子为伍、共赏人间美好的高尚情操。
创作背景
虽然本诗为虚构之作,但我们可以构想一个创作背景:在盛唐时期,社会风气开放,文化繁荣,诗人李暮云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追求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人格修养,他通过赞美瑾玉这一意象,表达了自己对美好品德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寄托了对社会和谐、人际和谐的美好愿景,在这样的背景下,本诗应运而生,成为了表达诗人高尚情操和美好愿望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