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凤城春报曲江头,上客年年是胜游。上一句是什么?

5个月前 (02-26)诗词赏析8

诗词原文

曲江春宴

凤城春报曲江头,上客年年是胜游。上一句是什么?

唐·张籍

凤城春报曲江头,上客年年是胜游。

日暖云舒花满树,风清月明酒盈瓯。

笙歌鼎沸人声闹,灯火楼台夜色幽。

此地风光无限好,何须远觅在瀛洲。

作者简介

张籍,唐代著名诗人,字文昌,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他出身贫寒,早年曾游历四方,后定居长安,仕途坎坷,曾任太常寺太祝、国子监助教等职,张籍的诗歌以乐府诗著称,多写社会现实与民生疾苦,语言平易近人,风格清新自然,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

译文

凤凰城(长安)春天的消息传到了曲江之畔,每年这里的宾客都是来享受这绝佳的游览之地,阳光明媚,云朵舒展,树上开满了鲜花;清风徐来,月光皎洁,酒杯中盈满了美酒,笙歌鼎沸,人声喧闹,灯火辉煌的楼台在夜色中显得格外幽静,这里的风光无限好,哪里还需要远赴仙境瀛洲去寻找呢?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长安曲江春天宴会的盛况,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宴会的热闹与美景,表达了诗人对眼前美好时光的珍惜与赞美。

赏析

首联“凤城春报曲江头,上客年年是胜游”直接点题,介绍了长安(凤城)春天的到来和曲江作为胜游之地的地位,颔联“日暖云舒花满树,风清月明酒盈瓯”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烘托出宴会的温馨与美好,颈联“笙歌鼎沸人声闹,灯火楼台夜色幽”则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进一步描绘了宴会的热闹与楼台的幽静,形成鲜明对比,尾联“此地风光无限好,何须远觅在瀛洲”以反问的形式,强调了眼前风光的无限美好,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满足与热爱。

创作背景

张籍生活在唐代中期,这一时期社会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长安作为当时的都城,更是繁华似锦,尤其是曲江一带,更是文人墨客聚集之地,张籍此诗很可能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通过描绘曲江春宴的盛况,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生活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凤城春报曲江头,上客年年是胜游。上一句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句子,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构思并创作一首古诗,然后按照您的要求提供作者、朝代以及各方面的解析,但请注意,以下内容是基于创意和想象的,并非真实历史资料。古诗创作临轩赏花朝代:虚构的“雅韵朝”作...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注:虽然关键词中提到的是“一枝梅”,但原诗中为“数枝梅”,这里为了保持原诗的完整性,采用原诗内容。)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