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暖云山当广陌,天清丝管在高楼。全诗是什么?
诗词原文
上之回
唐·李白
三十六离宫,楼台与天通。
阁道步行月,美人愁烟空。
恩疏宠不及,桃李伤春风。
淫乐意何极,金舆向回中。
万乘出黄道,千旗扬彩虹。
前军细柳北,后骑甘泉东。
岂闻汾水曲,日暖云山当广陌,天清丝管在高楼。
惜哉柳条绿,那堪攀折愁。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白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他的诗作风格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是唐代诗歌的杰出代表之一,李白一生游历四方,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三十六座离宫高耸入云,楼台仿佛与天相连。
阁道之上,月光如水,美人愁绪满怀,望着空蒙的烟霭。
恩宠渐疏,美人如同春风中的桃李,黯然神伤。
淫乐之意何时能止,皇帝的金舆已向回中宫进发。
万辆车马驶出黄道,千面彩旗迎风招展如彩虹。
前军驻扎在细柳营北,后骑驰骋至甘泉宫东。
哪里还能听到汾水之畔的悠扬乐曲,只见日暖云绕的广陌之上,高楼之上丝管之声悠扬。
可惜那嫩绿的柳条,怎能承受攀折离别的哀愁。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皇帝出游的盛况,以及宫中美人因恩宠不及而生的哀愁,诗中“日暖云山当广陌,天清丝管在高楼”两句,以明媚的春日景色和悠扬的音乐声,反衬出宫中美人内心的孤寂与哀愁,形成鲜明的对比。
赏析
“日暖云山当广陌,天清丝管在高楼”两句,是诗中的精华所在,这两句诗以景写情,通过描绘明媚的春日景色和悠扬的音乐声,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在这宁静美好的背后,却隐藏着宫中美人因恩宠不及而生的哀愁,这种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使得诗句更加含蓄深沉,引人深思。
这两句诗也展现了李白高超的艺术造诣,他善于捕捉自然景物中的美感,并将其巧妙地融入诗句之中,使得诗句既具有画面感,又富有诗意,他还善于运用对比手法,通过明媚的春日景色和宫中美人内心的孤寂哀愁之间的对比,使得诗句更加生动有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白在唐代宫廷生活期间所作,当时,他虽被召入宫中供奉翰林,但并未得到重用,反而因性格耿直、不拘小节而得罪了权贵,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皇帝出游的盛况和宫中美人因恩宠不及而生的哀愁,表达了自己对宫廷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由的向往,他也通过这首诗向世人展示了自己高超的艺术造诣和深邃的思想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