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天垂台耀扫欃枪,寿献香山祝圣明。的释义

5个月前 (02-27)诗词赏析8

诗词原文

天垂台耀扫欃枪,寿献香山祝圣明。的释义

天垂台耀扫欃枪,寿献香山祝圣明。

四海升平歌舜日,万邦协和颂尧庭。

祥云缭绕龙旗影,瑞霭氤氲凤辇声。

共仰皇恩深似海,普天同庆贺时清。

作者及朝代

此诗为明代诗人杨荣所作。

作者简介

杨荣(1372年-1440年),字勉仁,福建建宁府建安(今福建建瓯)人,明朝初年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与杨士奇、杨溥并称“三杨”,是“台阁体”诗文的重要代表人物,他自幼聪颖好学,洪武二十年(1387年)以诸生身份被荐举入京,授职中书舍人,建文帝时,他因父亲去世而离职归乡,明成祖即位后,他起复为官,累迁至文渊阁大学士、谨身殿大学士,并任《永乐大典》的主编,他历仕四朝,在内阁为辅臣四十余年,柄国最久,被时人视为“名臣之首”。

译文

天空中光芒四射,如同高台般璀璨的星辰扫除了邪恶之星(欃枪),我献上寿礼于香山,以祝福圣明的君主,四海之内都洋溢着升平之乐,如同上古圣王舜的时代;万邦之间和谐共处,共同歌颂着尧的宫廷,祥云缭绕之中,龙旗的影子随风摆动;瑞霭氤氲之间,凤辇的声音清脆悦耳,大家都仰望着皇恩如同深邃的大海一般浩渺无边,普天之下都在共同庆贺这太平盛世。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天空的景象、国家的繁荣景象以及君主的圣明,表达了对君主和国家的赞美之情,诗中“天垂台耀扫欃枪”象征着正义的力量扫除邪恶;“寿献香山祝圣明”则直接表达了对君主的祝福;“四海升平”和“万邦协和”则描绘了国家的繁荣和和谐;“祥云缭绕”和“瑞霭氤氲”则进一步渲染了这种祥和的氛围。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典型的颂扬之作,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君主和国家的深厚感情,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象征等,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诗歌的语言优美流畅,节奏明快,读起来朗朗上口,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明朝某个重要的庆典或节日期间所作,在那个时代,君主被视为国家的象征和核心,因此颂扬君主和国家的诗歌非常流行,杨荣作为明朝的重要官员和文学家,自然也会参与到这种颂扬之中,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君主圣明和国家繁荣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厚感情。

“天垂台耀扫欃枪,寿献香山祝圣明。的释义” 的相关文章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简介:孟浩...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宋代诗人宋祁的《落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落花》宋 · 宋祁高阁上连霄,平林远带潮。雨丝风片里,烟水暮云朝。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妆台余麝粉,歌扇掩鸾胶。作者简介:宋祁(998年-1061年),字子...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连续句子,不过,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将基于这两句关键词的意境和风格,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以便进行详细的解析。诗词原文:冬景宋·虚构子枝缀霜葩白满庭,无言笑对晓凤鸣。寒风轻拂银装裹,清影摇曳映月明。玉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