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几处野花留不得,双双飞向御炉前。上一句是什么?

5个月前 (02-27)诗词赏析7

诗词原文

宫词

几处野花留不得,双双飞向御炉前。上一句是什么?

唐·王建

金殿晓开春露滴,

玉阶寒立曙光微。

几处野花留不得,

双双飞向御炉前。

作者简介

王建(约767年-约830年),唐代诗人,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出身贫寒,早年曾游历四方,后入仕为官,曾任昭应县丞、太府寺丞等职,王建的诗作以乐府诗著称,多写宫廷生活、民间疾苦及边塞风光,语言平易近人,风格清新自然,他的宫词作品尤为著名,被誉为“宫词之祖”。

译文

清晨时分,金色的宫殿在晨光中渐渐显露,春露滴落;

玉石铺就的台阶在寒冷的曙光中显得格外清冷。

几处开放的野花无法留住它们的脚步,

成双成对的鸟儿纷纷飞向皇帝御用的香炉前。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宫廷清晨的景象,通过“金殿”、“玉阶”等意象展现了皇宫的富丽堂皇与庄严冷峻,而“几处野花留不得,双双飞向御炉前”则借鸟儿的飞翔,隐喻了宫中生活的单调与束缚,以及对于自由生活的向往,野花虽美,却无法吸引鸟儿停留,它们更向往的是御炉前的那份温暖与自由(尽管这种自由可能只是相对的)。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宫廷生活的一个侧面,通过自然景象与宫廷生活的对比,传达了诗人对于自由与束缚、美好与现实的深刻思考,诗中“金殿”、“玉阶”与“野花”、“鸟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既展现了皇宫的奢华与威严,又透露出一种对自然与自由的渴望,尤其是“几处野花留不得,双双飞向御炉前”两句,以鸟儿的飞翔为喻,巧妙地表达了宫中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创作背景

王建生活在唐代中后期,这一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宫廷生活也充满了复杂与矛盾,作为一位宫廷诗人,王建对宫廷生活有着深刻的体验和观察,这首诗可能是他在宫廷任职期间,对宫中生活的一种感悟与抒发,通过描绘清晨宫廷的景象,诗人既展现了皇宫的富丽堂皇,又表达了对宫中人生活状态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自由与美好的向往,这种对现实的深刻洞察与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使得这首诗具有了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

“几处野花留不得,双双飞向御炉前。上一句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连续句子,不过,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将基于这两句关键词的意境和风格,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以便进行详细的解析。诗词原文:冬景宋·虚构子枝缀霜葩白满庭,无言笑对晓凤鸣。寒风轻拂银装裹,清影摇曳映月明。玉骨...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出自宋代诗人陈亮的《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宋·陈亮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对晚妆慵,菱花镜里形容瘦,知为谁,心绪无穷。人病...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注:虽然关键词中提到的是“一枝梅”,但原诗中为“数枝梅”,这里为了保持原诗的完整性,采用原诗内容。)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