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此地含香从白首,冯唐何事怨明时。的解释

5个月前 (02-27)诗词赏析8

这首古诗出自唐代诗人罗隐的《筹笔驿》,以下是按照您的要求,对这首诗及其相关内容的详细解析:

此地含香从白首,冯唐何事怨明时。的解释

诗词原文

筹笔驿

唐·罗隐

抛掷南阳为主忧,北征东讨尽良筹。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千里山河轻孺子,两朝开济老臣心。

此地含香从白首,冯唐何事怨明时。

作者简介

罗隐(833年-909年),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区新登镇)人,唐代文学家、思想家、诗人,他生活在晚唐五代时期,一生怀才不遇,屡试不第,晚年归隐九华山,以诗酒自娱,罗隐的诗作风格独特,讽刺辛辣,语言精炼,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译文

(我)为了替主上分担国事南征北战,费尽心思,鞠躬尽瘁,时运来时,连天地都鼎力相助;时运一去,即便是英雄也难以施展才干,诸葛亮徒然在这里流洒热血而鞠躬尽瘁,蜀国只能徒然倚仗这个老臣的开济来对付时局,而今,他含冤的魂魄已长逝,谁又来为他的冤屈而雪耻呢?冯唐到了九十岁才得到重用,我为什么要埋怨当朝不明辨是非呢?

释义

这首诗通过回顾诸葛亮一生的辅佐之功,表达了对英雄时运不济的感慨和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诗中“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两句,尤为脍炙人口,道出了英雄与时运的密切关系。

赏析

这首诗在写法上,先把诸葛亮一生的功业高度概括,然后再加以议论抒情,将史实与议论相结合,既显得气势磅礴,又富有哲理意味,诗中“千里山河轻孺子”一句,用典贴切,寓意深远,既赞美了诸葛亮的忠诚与才智,又暗含了对后主刘禅昏庸无能的批评,而“冯唐何事怨明时”一句,则借古喻今,抒发了诗人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罗隐在游览筹笔驿时所作,筹笔驿位于今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境内,相传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北伐时筹划军事之地,罗隐在游览此地时,触景生情,想起了诸葛亮一生的功业和遭遇,不禁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通过这首诗,罗隐既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又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和无奈。

罗隐的《筹笔驿》是一首集史实、议论、抒情于一体的佳作,既展现了诸葛亮的忠诚与才智,又表达了诗人对英雄时运不济的感慨和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

“此地含香从白首,冯唐何事怨明时。的解释” 的相关文章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关键词“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宋·王安石一径萧萧竹万竿,半含烟雨半垂阴。平生爱此君颜色,柯干如金石气深。心坚耐岁寒,此君真可友...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