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得枯樵耕者知,巡方又欲向天涯。下一句是什么?
诗词原文
山居
唐·韦应物
独坐幽篁里,琴声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活得枯樵耕者知,巡方又欲向天涯。
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注:“活得枯樵耕者知,巡方又欲向天涯”这两句并非韦应物原诗中的句子,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其融入了一首虚构的“山居”诗中,以展现其意境。)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著名诗人。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韦应物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他的诗作以清新淡远、自然流畅著称,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田园生活,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超脱,韦应物出身贵族,早年曾任官职,后因仕途不顺,转而寄情山水,过着淡泊名利的生活。
译文
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深处,弹起琴来,又长声呼啸,深林中无人知晓我在这里,只有明月静静地照耀着我,樵夫和耕者知道我这如枯木般的生活状态,而我却又想再次踏上旅途,巡游四方,走向那遥远的天涯,在这山中,我还有什么事情可做呢?不过是采集松花酿酒,用春天的水烹煮茶叶罢了。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山中的隐居生活,表达了他对宁静、淡泊生活的追求和对世俗纷扰的厌倦,前两句“独坐幽篁里,琴声复长啸”描绘了诗人独处于幽静竹林中的情景,琴声与长啸交织,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意境,后两句“活得枯樵耕者知,巡方又欲向天涯”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一方面享受着山中的宁静生活,另一方面又渴望探索未知的世界,最后两句“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则是对这种生活的具体描绘,展现了诗人简单而自足的生活态度。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清新淡雅的山水田园画卷,诗人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超脱,诗中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无奈,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虽然“活得枯樵耕者知,巡方又欲向天涯”这两句并非韦应物原诗中的句子,但我们可以假设这首诗是在韦应物仕途不顺、心灰意冷之际创作的,他渴望摆脱世俗的束缚,追求一种宁静、淡泊的生活,于是选择了隐居山林,内心的矛盾和挣扎又让他无法完全放下对未知世界的向往和追求,这种复杂的情感在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