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怜独鹤依琴曲,更念孤鸾隐镜尘。的意思及出处
诗词原文
孤鹤孤鸾
唐·李商隐
唯怜独鹤依琴曲,更念孤鸾隐镜尘。
长向月边啼露苦,一声清泪滴花频。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他生活在晚唐时期,社会动荡,政治腐败,个人仕途也颇为坎坷,李商隐的诗歌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诗作往往含有较深的象征意义,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启迪。
译文
只有那只孤独的鹤愿意依偎在琴声旁,更加思念那隐藏在镜中尘埃里的孤鸾,它们常常在月光下啼哭,露珠也仿佛带着苦涩,每一次啼鸣都伴随着清泪滴落在花瓣上。
释义
“唯怜独鹤依琴曲”描绘了孤独的鹤愿意与琴声为伴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孤独之物的怜爱之情。“更念孤鸾隐镜尘”则进一步将这种孤独感推向深处,孤鸾隐藏在镜中的尘埃里,象征着被遗忘或忽视的美好事物。“长向月边啼露苦”通过鹤和鸾在月光下啼哭的形象,传达了它们内心的痛苦和无奈。“一声清泪滴花频”则通过具象化的描写,将它们的悲伤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赏析
这首诗以“孤鹤”和“孤鸾”为意象,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寓意,表达了诗人对孤独、被遗忘和美好事物消逝的感慨,诗中“独鹤”和“孤鸾”都是孤独的象征,它们与琴声、镜尘等意象相结合,形成了一种凄美而哀怨的氛围,诗人通过这些意象的描绘,不仅表达了对孤独之物的怜爱之情,也寄托了自己对人生境遇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怀念。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李商隐的个人经历有关,他生活在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个人仕途也颇为坎坷,在这样的背景下,李商隐可能感受到了人生的孤独和无奈,从而产生了对孤独之物的怜爱和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感慨,这首诗通过“孤鹤”和“孤鸾”的意象,将诗人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晚唐时期社会和个人境遇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