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传闻象郡隔南荒,绛实丰肌不可忘。的意思及出处

5个月前 (02-28)诗词赏析8

诗词原文

荔枝香

传闻象郡隔南荒,绛实丰肌不可忘。的意思及出处

唐·杜牧

传闻象郡隔南荒,绛实丰肌不可忘。

琼浆玉液胜瑶酒,凤髓龙肝美可尝。

红纱帐里透芳香,碧玉盘中缀锦囊。

若使杨妃知此味,荔枝焉得到长安。

(注:此诗为根据关键词及要求创作的虚构作品,历史上杜牧并未写过此诗,但以下分析将基于该虚构作品进行。)

作者简介

杜牧,唐代著名诗人,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他生活在晚唐时期,才华横溢,诗文兼擅,尤其擅长七言绝句,风格俊爽明丽,后人称之为“小杜”,以别于杜甫,杜牧的诗歌内容广泛,既有对时局的深刻洞察,也有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更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译文

传闻在那遥远的象郡,隔着茫茫的南荒之地,有一种荔枝,它鲜红的果实和丰满的果肉让人难以忘怀,它的味道如同琼浆玉液,胜过世间的美酒,那凤髓龙肝般的美味,真是值得一尝,在红纱帐中,荔枝的芳香四溢,碧玉盘中摆放着装满荔枝的锦囊,倘若杨贵妃能品尝到这种美味,或许她就不会为了吃到荔枝而让唐玄宗劳民伤财,将荔枝从远方运送到长安了。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荔枝的珍贵与美味,表达了诗人对自然馈赠的赞美,同时也隐含了对古代帝王为了满足个人私欲而不惜民力的批判,诗中“传闻象郡隔南荒”一句,既点明了荔枝的产地遥远,又增添了神秘色彩;“绛实丰肌不可忘”则直接赞美了荔枝的诱人之处,后几句则通过比喻和想象,进一步突出了荔枝的美味与珍贵。

赏析

这首诗以荔枝为题材,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将荔枝的美味与珍贵展现得淋漓尽致,诗人运用“琼浆玉液”、“凤髓龙肝”等华丽的辞藻,将荔枝的美味描绘得令人垂涎欲滴,诗人还巧妙地融入了历史典故,以杨贵妃与荔枝的故事为引子,既增加了诗歌的趣味性,又深化了诗歌的主题,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也有对人性之恶的批判。

创作背景

虽然这首诗是虚构的,但如果我们将其置于唐代的历史背景下来理解,可以想象到,唐代皇帝对荔枝的喜爱,以及为了满足这种喜爱而付出的巨大代价,诗人通过这首诗,既表达了对荔枝美味的赞美,也隐含了对古代帝王奢侈生活的批判,诗人也可能借此机会,对当时社会的某些现象进行隐喻和讽刺。

这首诗虽然为虚构作品,但通过对其译文、释义、赏析和创作背景的分析,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以及对人性之恶的深刻洞察。

“传闻象郡隔南荒,绛实丰肌不可忘。的意思及出处”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唐·刘禹锡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西方此地生莲偶,倾国姿容别世才。秋沼落花红菡萏,夕窗残月碧芙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