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养万茎将扫俗,莫教凡鸟闹云门。下一句是什么?
诗词原文
山居
唐·贾岛
剩养万茎将扫俗,莫教凡鸟闹云门。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群动宵闲息,孤灯候籁喧。
青苔人迹少,红叶树阴繁。
作者及朝代
贾岛(779年-843年),字浪仙,唐代诗人,人称“贾长江”或“瘦岛”,与孟郊齐名,有“郊寒岛瘦”之称,他早年出家为僧,法号无本,后还俗应举,但未中第,曾任长江主簿,故又称“贾长江”,贾岛的诗歌以苦吟著称,追求字句的精雕细琢,风格清奇僻苦。
作者简介
贾岛一生贫寒,但才华横溢,对诗歌有着极高的追求,他的诗作多描写山林隐逸生活,抒发个人情怀,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深远,贾岛的诗风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是他的苦吟精神,被许多诗人所推崇。
译文
多养些竹子以扫除尘俗之气,别让那些凡俗的鸟儿在云门山喧闹,松风吹拂下解开衣带乘凉,山月映照下悠然自得地弹琴,万物在夜晚都安静下来,只有一盏孤灯在等待籁声的喧闹,青苔上很少有人迹,红叶在树荫下繁盛生长。
释义
“剩养万茎将扫俗,莫教凡鸟闹云门”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追求高洁脱俗的生活态度,他希望通过多养竹子来净化心灵,远离尘世的喧嚣,不让凡俗的鸟儿打扰他清幽的居住环境,后几句则进一步描绘了山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以及诗人内心的淡泊与超脱。
赏析
这首诗以山居生活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首联“剩养万茎将扫俗,莫教凡鸟闹云门”直接点明了诗人的生活态度和追求,表达了他对高洁脱俗生活的向往,颔联和颈联则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如松风、山月、孤灯等,进一步渲染了山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尾联则以青苔和红叶为意象,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淡泊与超脱,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深远,充满了浓厚的山林气息和隐逸情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贾岛隐居山林期间,贾岛一生仕途不顺,晚年更是贫困潦倒,但他始终保持着对诗歌的热爱和对高洁生活的追求,在隐居山林的日子里,他通过写诗来抒发内心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感悟,这首诗就是他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他对山居生活的热爱和对尘世的超脱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