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央鸾凤随金母,来贺熏风一万年。的释义
诗词原文
贺新凉·端阳
清·纳兰性德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无央鸾凤随金母,来贺熏风一万年。
作者及朝代
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与朱彝尊、陈维崧并称“清词三大家”,纳兰性德是大学士纳兰明珠长子,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元文赏识,十八岁考中举人,次年成为贡士,康熙十五年(1676年)殿试中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纳兰性德词作现存348首(一说342首),内容涉及爱情友谊、边塞江南、咏物咏史及杂感等方面,写景状物关于水、荷尤多,尽管以作者的身份经历,他的词作数量不多,眼界也并不算开阔,但是由于诗缘情而旖旎,而纳兰性德是极为性真的人,因而他的词作尽出佳品,况周颐在《蕙风词话》中誉其为“国初第一词手”。
译文
到处采撷艾蒿、蒲草繁忙,谁家的青年男女,准备过喜庆的端午节,五色丝带缠绕着手臂,心中却空自惆怅,又有谁去凭吊沅湘的屈子呢?
往事不要再提,千年的忠贞气节,堪比日月之光,读罢《离骚》总让人伤感,没有人理解我的心情,只有树荫转午,凉意渐浓。
又听到子规鸟在夜月下啼叫,愁绪笼罩整个空山,愿有无尽的鸾凤伴随着金母,前来庆贺这清风送爽的万年时光。
释义
这首词通过描绘端午节的习俗和氛围,表达了对屈原忠贞精神的怀念和对现实世界的无奈。“无央鸾凤随金母,来贺熏风一万年”一句,寄托了诗人对美好、和谐世界的向往,希望有如鸾凤般的贤良之士能永远伴随着金母(即西王母,象征尊贵与长寿),共同庆祝这清风徐来的美好岁月。
赏析
纳兰性德的这首词在描绘端午节习俗的同时,融入了对屈原的深切怀念和对时局的忧虑,上片通过“碧艾香蒲”、“五色臂丝”等细节,展现了节日的热闹与喜庆;下片则笔锋一转,以“空惆怅”、“谁复吊沅湘”表达了对屈原忠贞精神的缅怀和对现实世界的失望,最后两句“无央鸾凤随金母,来贺熏风一万年”更是将个人的情感升华到了对理想世界的向往,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广阔的情怀。
创作背景
纳兰性德生活在清朝初年,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期,他虽出身显赫,但性格敏感、多愁善感,对时局有着深刻的洞察和忧虑,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自然引起了纳兰性德对屈原忠贞精神的共鸣和对现实世界的反思,在这首词中,他通过描绘端午节的习俗和氛围,表达了对屈原的怀念和对时局的忧虑,同时也寄托了对美好世界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