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清野戍辽东,舞袖香销罗幌空。的意思及出处
诗词原文
辽东行
唐·王建
自从清野戍辽东,舞袖香销罗幌空。
玉貌久归天上去,金钗犹在枕函中。
梁间燕语将谁问,窗外花枝空自红。
不恨天涯憔悴尽,只将回首望关中。
作者简介
王建(约767年—约830年),唐代诗人,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出身寒微,早年曾寓居巴蜀,晚年退居咸阳郊野,生活贫困,他是大历进士,以乐府诗著称于世,与张籍并称“张王乐府”,其诗作题材广泛,生活气息浓厚,语言通俗,形式灵活,对后世有较大影响。
译文
自从你远赴辽东戍守边疆,那曾经舞动香袖的罗帐已空荡无人,你的美貌早已升天而去,只留下金钗还静静地躺在枕函之中,梁间的燕子在呢喃细语,它们又能向谁诉说这离别的哀愁?窗外的花枝依旧鲜艳,却只能独自绽放,无人欣赏,我并不怨恨自己在天涯漂泊、日渐憔悴,只是时常回首遥望那遥远的关中,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思念。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写女子在爱人远赴边疆后的孤独与思念,表达了诗人对离别与战争的哀愁,首句“自从清野戍辽东”点明了离别的原因和地点;次句“舞袖香销罗幌空”则通过描绘罗帐空荡、香袖不再的场景,暗示了女子的孤独与寂寞;后两句则通过金钗犹在、燕语无人、花枝自红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这种哀愁与思念的氛围。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女子在爱人远赴边疆后的内心世界,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诗人通过具体的物象和场景,如罗帐、金钗、燕语、花枝等,将女子的孤独、思念与哀愁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等手法,如将女子的美貌与金钗的留存进行对比,暗示了生命的短暂与美好记忆的永恒;又如将花枝自红与女子的孤独进行对比,突出了战争的残酷与离别的无奈。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唐代边疆战争频繁、人民饱受离别之苦有关,王建作为一位关注社会现实、同情人民疾苦的诗人,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战争与离别的深刻反思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社会妇女地位低下、命运多舛的现实状况,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