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顾衰容累玉除,忽承优诏赴铜鱼。全诗是什么?
诗词原文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自顾衰容累玉除,忽承优诏赴铜鱼。
作者及朝代
刘禹锡,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河南洛阳人,有“诗豪”之称,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留下《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刘禹锡的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著有《刘梦得文集》《刘宾客集》。
译文
在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区,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怀念故去旧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枯萎树木的前面也有万千林木欣欣向荣,看看自己这衰老的容颜,恐怕要连累到宫中的玉阶了,忽然接到朝廷对我优厚的诏书,让我到铜鱼使府任职。
释义
这首诗是刘禹锡在扬州碰到白居易时,白居易在宴席上作诗赠与刘禹锡,刘禹锡写此诗作答,诗中刘禹锡首先感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表达了对已逝去的友人的怀念,以及回到家乡后恍如隔世的感慨,诗人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尾联“自顾衰容累玉除,忽承优诏赴铜鱼”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被贬多年、容颜衰老的自嘲,以及突然接到朝廷优诏、得以重新任职的惊喜之情。
赏析
刘禹锡在这首诗中运用了层层递进的手法,首联概写谪守巴楚、度尽劫难的经历,二联感叹旧友凋零、今昔异貌,三联表现世态变迁、吏治沦丧的感慨,尾联则抒发了诗人重新投入生活的意愿及坚韧不拔的意志,全诗感情真挚,沉郁中见豪放,不仅反映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特别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联,更是以生动的比喻,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表现出诗人豁达的胸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创作背景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刘禹锡罢和州刺史返回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返洛阳,二人在扬州初逢时,白居易在宴席上作诗赠与刘禹锡,刘禹锡写此诗作答,刘禹锡在朗州近十年,创作了大量寓言诗,表达了对当朝权贵的极大不满,终于奉诏移守江陵,后来,又一度被贬朗州司马,从元和十年(815年)到宝历二年(826年),刘禹锡历贬朗州、连州、夔州、和州等地,这首诗便是刘禹锡在和州通过好友柳宗元得知白居易左迁九江的消息后,写的一首酬答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