鸾旂掣曳拂空回,羽骑骖驔蹑景来。的意思及出处
诗词原文
观朝雨
唐·李世民
鸾旂掣曳拂空回,羽骑骖驔蹑景来。
隐隐震雷连暮霭,迢迢长汉入云开。
六龙初驻浴兰沼,双凤向飞栖杏台。
独有仙郎乘胜兴,夜深结束秉高才。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世民
朝代:唐朝(618年-907年)
李世民,即唐太宗,唐朝第二位皇帝,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书法家、诗人,他在位期间,开创“贞观之治”,为唐朝的繁荣奠定了重要基础,李世民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还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人,他的诗作多反映其政治抱负和治国理念,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作者简介
李世民生于隋文帝开皇十八年(598年),是唐高祖李渊的次子,早年随父起兵反隋,建立唐朝后,被封为秦王,参与平定各地的割据势力,玄武门之变后,他即位为帝,年号贞观,在位期间,他实行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改革,使唐朝国力达到鼎盛,对外开疆拓土,对内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被誉为“天可汗”。
译文
鸾鸟装饰的旗帜在风中摇曳,仿佛在空中回旋;身着羽衣的骑士骑着骏马,如同追逐日光般疾驰而来,隐隐的雷声伴随着傍晚的云雾,长长的银河穿入云层之中,六条龙驾的车舆停驻在沐浴兰花的池塘边,一对凤凰向杏台飞去栖息,只有那位仙郎趁着兴致,夜深时仍整理衣冠,展现其高超的才华。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皇帝观朝雨的壮观场景,通过鸾旂、羽骑等意象,展现了皇家的威严与气派,诗中融入了自然景象,如雷声、银河等,增添了画面的生动与神秘,以仙郎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人才的赞赏与期待。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皇家观朝雨的盛况,展现了唐朝皇室的辉煌与威严,首联“鸾旂掣曳拂空回,羽骑骖驔蹑景来”通过鸾旗的摇曳和羽骑的疾驰,生动地描绘了皇家仪仗的壮观场面,颔联“隐隐震雷连暮霭,迢迢长汉入云开”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和神秘感,颈联“六龙初驻浴兰沼,双凤向飞栖杏台”以龙、凤等神话形象,进一步烘托了皇家的神圣与尊贵,尾联“独有仙郎乘胜兴,夜深结束秉高才”则以仙郎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人才的赞赏与期待,同时也为全诗增添了一丝人文色彩。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世民即位后的某个清晨,他站在宫殿前,观赏着朝雨中的皇家仪仗和自然景象,心中充满了对国家的自豪和对人才的期待,通过这首诗,他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的热爱和对人才的重视,同时也展现了唐朝皇室的辉煌与威严,这首诗不仅是对当时场景的描绘,更是对唐朝盛世的一种颂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