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君到即忘归日,忆我游曾历二年。下一句是什么?
诗词原文
湘南逢雁
唐·钱起
湘江斑竹枝,锦翅鹧鸪飞。
今日归何处,他年带雨归。
逍遥江畔水,会宿竹林扉。
惆怅孤舟上,恐君到即忘归日,忆我游曾历二年。
作者及朝代
钱起,唐代诗人,字仲文,吴兴(今浙江湖州市)人,早年数次赴试落第,唐天宝七年(748年)进士,初为秘书省校书郎、蓝田县尉,后任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知制诰,晚年官至尚书考功郎中,世称钱考功,銮坡集是其作品集,钱起与韩翃、李端、卢纶等号称“大历十才子”。
作者简介
钱起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他的诗多送别酬赠之作,擅长写景抒情,风格清新自然,音韵和谐优美,在当时颇有声誉,他的诗作常常流露出一种淡泊名利、向往自然的高洁情怀,同时也反映了唐代中期社会的某些现实。
译文
湘江两岸斑竹枝枝,锦翅鹧鸪在飞翔。
今天你要归向何方?来年是否会带着春雨归来?
在江畔自由自在地游玩,晚上会宿在竹林的小屋里。
我独自坐在孤舟上满心惆怅,担心你到了这里就会忘记回去的日子,可曾记得我曾在这里游历了整整两年。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湘江的自然景色和诗人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思念和对过去游历岁月的怀念,诗中“恐君到即忘归日”一句,透露出诗人对友人可能因美景而忘返的担心,同时也隐含了自己对那段游历时光的深深眷恋。
赏析
这首诗以湘江为背景,通过斑竹、鹧鸪等自然景物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诗人通过“恐君到即忘归日”的忧虑,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过去时光的怀念,诗中也透露出一种淡泊名利、向往自然的高洁情怀,反映了唐代中期士人的一种普遍心态。
在艺术上,这首诗语言清新自然,音韵和谐优美,富有音乐性和节奏感,诗人巧妙地运用自然景物来烘托情感,使得整首诗既具有画面感又充满情感色彩。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钱起游历湘江后,与友人分别时所作,诗人回忆起自己在湘江游历的两年时光,心中充满了对那段岁月的怀念和对友人的深深思念,在分别之际,他担心友人到了湘江也会像自己一样被这里的美景所吸引而忘返,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忧虑和怀念之情,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中期士人对于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以及对于友情的珍视和留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