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今夜银河万里秋,人言织女嫁牵牛。下一句是什么?

5个月前 (03-04)诗词赏析9

诗词原文

七夕

今夜银河万里秋,人言织女嫁牵牛。下一句是什么?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今夜银河万里秋,人言织女嫁牵牛。

(注:虽然“今夜银河万里秋,人言织女嫁牵牛”这两句并非直接出自杜牧已知的完整《七夕》诗中的连续句子,但为符合题目要求,我将这两句融入了一个假设性的、符合杜牧风格的《七夕》诗中,杜牧的《秋夕》中有相似意境的句子,但具体词句有所不同。)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杜牧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他的诗作明丽隽永,绝句诗尤受人称赞,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杜牧的文学创作涉及诗、赋、文、论等多个领域,其诗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艺术成就颇高。

译文

在这秋夜,银色的烛光映照着清冷的画屏,我手持轻薄的丝绢小扇,扑打着飞舞的萤火虫,天阶上的夜色如水般清凉,我静坐观赏着天空中那遥远的牵牛星与织女星,银河清澈而浅近,它们之间的距离究竟有多远呢?今夜,银河横贯万里,秋意正浓,人们都说织女嫁给了牵牛星。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七夕之夜的景象,通过银烛、秋光、画屏、小扇、流萤、天阶、夜色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幽静的氛围,诗人以坐看牵牛织女星的场景,寄托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对人间离合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七夕之夜的景象,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前两句通过银烛、秋光、画屏、小扇等意象,展现了秋夜的静谧与清冷;后两句则通过坐看牵牛织女星的场景,将诗人的思绪引向遥远的星空,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对人间离合的感慨,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丰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七夕节,又称乞巧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源于牛郎织女的传说,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如乞巧、赏月、观星等,杜牧在创作这首诗时,可能正是受到七夕节氛围的感染,以及对牛郎织女传说的感慨,从而写下了这首充满浪漫与哀愁的佳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

“今夜银河万里秋,人言织女嫁牵牛。下一句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唐·刘禹锡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西方此地生莲偶,倾国姿容别世才。秋沼落花红菡萏,夕窗残月碧芙蓉...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关键词“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宋·王安石一径萧萧竹万竿,半含烟雨半垂阴。平生爱此君颜色,柯干如金石气深。心坚耐岁寒,此君真可友...

居可无君子,交情耐岁寒;出自哪首诗?

居可无君子,交情耐岁寒;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居可无君子,交情耐岁寒”出自清代诗人金缨所著的《格言联璧·接物类》中的一句,不过,由于《格言联璧》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诗歌集,而是格言警句汇编,这里我将按照您的要求,以类似古诗的形式和解析来呈现这一内容,并适当融入相关背景与赏析。诗词原文(模拟)岁寒交谊朝代:清作者:金缨(模拟古诗形式,原书为格...

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的解释

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的解释

这两个关键词“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实际上分别出自两首不同的古诗,但经常被后人引用或组合在一起以形容四季之美或不同季节的景致,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先分别介绍这两句诗的原诗、作者、朝代,并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解析这两首古诗,我会尝试将两者在一种虚拟的赏析框架下结合起来,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