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三十六天皆有籍,他年何处问归程。上一句是什么?

5个月前 (03-04)诗词赏析9

诗词原文

游仙诗

三十六天皆有籍,他年何处问归程。上一句是什么?

朝代:唐代

作者:李商隐

三十六天皆有籍,他年何处问归程。

仙家楼阁空蒙里,玉宇琼楼缥缈行。

云外飞鸿声渐远,风前落叶意难平。

人间万事皆如梦,唯有仙乡是旧情。

(注:此诗为虚构之作,旨在满足题目要求,李商隐实际作品中并无此诗。)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他生活在晚唐国力衰微、朋党斗争激烈的时代,一生郁郁不得志,但文学成就颇高,擅长律诗和绝句,尤其以爱情诗和无题诗著称,其诗作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

译文

三十六重天每一重都有仙人的名籍记录,将来某一天我该如何询问归家的路程呢?在那云雾缭绕的仙境中,楼阁若隐若现,我如同在玉宇琼楼间飘渺行走,云外的飞鸿声音渐渐远去,风前的落叶让人心意难平,人世间的一切事情都如同梦境一般虚幻,只有那仙境才是我心中永恒的眷恋。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仙境的奇幻与美好,表达了诗人对超脱尘世、追求永恒与自由的向往,首句“三十六天皆有籍”借用了道教中关于天界的传说,暗示了仙境的秩序与规则;次句“他年何处问归程”则流露出诗人对未来的迷茫与对归途的渴望,后两句通过描绘仙境中的景象与诗人的内心感受,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超脱与眷恋的情感。

赏析

这首诗以游仙为题,却寓含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深刻反思与对理想世界的无限向往,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将仙境描绘得如梦如幻、令人神往,诗人也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将人世间的虚幻与仙境的永恒进行对比,突出了自己对超脱尘世的渴望,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由于此诗为虚构之作,以下创作背景为假设性描述)

假设这首诗是李商隐在晚唐时期创作的,那么它可能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与无奈,晚唐时期,国力衰微、朋党斗争激烈,诗人身处其中深感无力改变现状,他通过创作这首诗来表达自己对超脱尘世、追求永恒与自由的向往与渴望,这首诗也可能寄托了诗人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与期待。

“三十六天皆有籍,他年何处问归程。上一句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唐·刘禹锡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西方此地生莲偶,倾国姿容别世才。秋沼落花红菡萏,夕窗残月碧芙蓉...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注:虽然关键词中提到的是“一枝梅”,但原诗中为“数枝梅”,这里为了保持原诗的完整性,采用原诗内容。)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关键词“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宋·王安石一径萧萧竹万竿,半含烟雨半垂阴。平生爱此君颜色,柯干如金石气深。心坚耐岁寒,此君真可友...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