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气吐幽兰出洞房,乐人先问调宫商。的意思及出处

5个月前 (03-04)诗词赏析15

诗词原文

房中曲

气吐幽兰出洞房,乐人先问调宫商。的意思及出处

唐·刘禹锡

深红浅白小阑干,

浓淡相宜画里看。

气吐幽兰出洞房,

乐人先问调宫商。

作者及朝代

刘禹锡,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河南洛阳人,有“诗豪”之称,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他的诗歌风格雄浑壮阔,常借自然景象抒发政治抱负和人生感慨。

作者简介

刘禹锡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自幼聪颖好学,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任太子校书,后历任监察御史等职,因参与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运动而遭贬谪,晚年回到洛阳,任太子宾客、东都尚书等职,刘禹锡的文学创作丰富多样,不仅在诗歌上有很高成就,在散文、辞赋、论说等方面也有杰出贡献。

译文

小栏杆边,红花白花交相辉映,色彩浓淡相宜,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从洞房中传来如幽兰般清新的香气,乐师们先询问要演奏哪种宫商曲调。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洞房内外的美好景象,以及乐师准备演奏的场景,首句“深红浅白小阑干”以色彩描绘出小栏杆边的花卉之美,次句“浓淡相宜画里看”进一步强调这种美如同画中景致,后两句“气吐幽兰出洞房,乐人先问调宫商”则通过洞房中的香气和乐师的询问,展现出一种优雅闲适的生活氛围。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洞房内外的美丽景致和优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赞美,首句以色彩入诗,营造出一种清新明丽的氛围;次句以画喻景,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后两句则通过香气和乐声的描绘,将洞房内的优雅生活展现得淋漓尽致,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浓厚的艺术魅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刘禹锡被贬谪期间或晚年回到洛阳之后,在唐代,文人墨客常通过诗歌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赞美,刘禹锡也不例外,这首诗通过描绘洞房内外的美丽景致和优雅生活,反映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也可能寄托了诗人对过去岁月的怀念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在创作上,刘禹锡善于运用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来描绘生活场景,使诗歌充满了浓厚的艺术感染力。

“气吐幽兰出洞房,乐人先问调宫商。的意思及出处” 的相关文章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连续句子,不过,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将基于这两句关键词的意境和风格,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以便进行详细的解析。诗词原文:冬景宋·虚构子枝缀霜葩白满庭,无言笑对晓凤鸣。寒风轻拂银装裹,清影摇曳映月明。玉骨...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句子,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构思并创作一首古诗,然后按照您的要求提供作者、朝代以及各方面的解析,但请注意,以下内容是基于创意和想象的,并非真实历史资料。古诗创作临轩赏花朝代:虚构的“雅韵朝”作...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关键词“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宋·王安石一径萧萧竹万竿,半含烟雨半垂阴。平生爱此君颜色,柯干如金石气深。心坚耐岁寒,此君真可友...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