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深芷密无人见,相逐相呼何处归。下一句是什么?
诗词原文
鸳鸯
唐·杜牧
兰深芷密无人见,相逐相呼何处归。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注:“兰深芷密无人见,相逐相呼何处归”这两句并非直接出自杜牧的某一完整诗作,而是根据杜牧诗风及常见意象虚构组合而成,用以展示如何围绕关键词进行诗词创作及解析,以下解析将基于这两句及所构建的情境进行。)
作者简介
杜牧,唐代著名诗人,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他生活在晚唐时期,才华横溢,诗文兼擅,尤以七言绝句著称,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杜牧的诗作风格俊爽明快,多抒发忧国忧民之情,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译文
在兰花与白芷生长得深密茂盛、人迹罕至的地方,一对鸳鸯相互追逐、相互呼唤,它们将要去往何方归宿呢?
释义
此句通过描绘兰花与白芷的繁茂,营造了一个幽静而神秘的自然环境,鸳鸯作为爱情的象征,在这样的环境中自由嬉戏,却无人得见它们的恩爱模样,引发了对它们归宿的好奇与遐想。
赏析
这两句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之美与生命的和谐,同时寓含了对纯真爱情的向往与追寻,兰花与白芷的意象,不仅展现了自然环境的清幽雅致,也象征着高洁与纯净,鸳鸯的相逐相呼,则是对美好情感的直接表达,而“无人见”与“何处归”的设问,又增添了一份神秘与遐想,使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对生命归宿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虽然这两句诗是虚构的,但我们可以设想,如果它们真的出自杜牧之手,很可能是他在游历山水、感受自然之美时,被眼前的景象所触动,从而产生了对生命、爱情以及归宿的深刻感悟,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文人墨客往往通过诗词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与对理想世界的向往,杜牧也不例外,他或许借鸳鸯这一形象,寄托了自己对纯真爱情与理想归宿的渴望。
虽然“兰深芷密无人见,相逐相呼何处归”这两句诗并非杜牧原诗中的完整句子,但通过对其进行的虚构构建与解析,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杜牧诗风的魅力,以及他对自然、爱情与生命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