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谷入霜空有梦,越山无计可归耕。出自哪首诗?
诗词原文
山中杂感
朝代:清代
作者:黄景仁
秦谷入霜空有梦,越山无计可归耕。
寒灯独对听风雨,落叶纷飞满故城。
壮志未酬心已老,浮生若梦事皆轻。
何时得遂闲居愿,月满松风径自清。
作者简介
黄景仁(1749年—1783年),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常州府武进县(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人,清代诗人,黄景仁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集》、《西蠡印稿》。
译文
秦地的山谷在秋霜中只能空怀梦想,越地的山峦让我无法找到归隐耕作的去路,独自对着寒灯听着外面的风雨声,落叶纷飞,铺满了这座故城,壮志未酬人已老去,觉得人生如梦,世间万事都变得轻飘,不知何时才能实现闲居山林的愿望,在月光下,松风小径自然清幽。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首联“秦谷入霜空有梦,越山无计可归耕”描绘了诗人虽有归隐田园的梦想,但现实却让他无法实现这一愿望,颔联“寒灯独对听风雨,落叶纷飞满故城”通过描绘孤独、凄凉的场景,进一步渲染了诗人的愁绪,颈联“壮志未酬心已老,浮生若梦事皆轻”表达了诗人对壮志未酬的遗憾和对人生如梦的感慨,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闲居生活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深沉的笔触描绘了诗人的内心世界,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首联以“秦谷”和“越山”为象征,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束缚的无奈,颔联通过“寒灯”、“风雨”和“落叶”等意象,营造了一种凄凉、孤独的氛围,进一步烘托了诗人的愁绪,颈联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对壮志未酬的遗憾和对人生如梦的感慨,情感深沉而复杂,尾联则以“闲居愿”和“月满松风径自清”为寄托,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黄景仁在仕途不顺、生活困顿的背景下创作的,黄景仁一生怀才不遇,虽然才华横溢,但始终未能得到重用,他四处奔波,饱尝人间冷暖,对现实社会有着深刻的体验和认识,这首诗正是他在这种背景下,对人生、理想和现实的深刻反思和感慨,通过描绘自己的内心世界和理想生活,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