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焰才沈桂魄生,霜阶拥褐暂吟行。下一句是什么?
这首古诗出自唐代诗人李频的《中秋对月》,全诗原文如下:
中秋对月
唐·李频
乌焰才沈桂魄生,霜阶拥褐暂吟行。
寒沙蒙薄雾,落月去人情。
栖鸟惊飞透远林,孤鸿鸣噪入青冥。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作者简介
李频(818年-876年),字德新,晚唐诗人,睦州寿昌(今浙江建德)人,大中八年(854年)进士,曾任南陵主簿、武功令、侍御史等职,终官都官员外郎,李频才思敏捷,工于近体诗,尤善五律,与方干、胡曾齐名,时称“睦州三才子”,其诗作多抒发个人情怀,风格清新自然,有一定的艺术成就。
译文
乌黑的火焰刚刚熄灭,月亮(桂魄,月的别称,传说月中有桂树)便升起在空中,我披着褐色的衣裳,在铺满霜露的台阶上缓缓行走,吟咏着诗句,寒冷的沙滩上覆盖着薄薄的雾气,落月的余晖似乎带走了人间的温情,栖息的鸟儿被惊飞,穿过遥远的树林,孤独的鸿雁在青天之上鸣叫,有谁能够怜惜那孤单的月影,它在万重云层中失去了伴侣。
释义
此诗描绘了中秋之夜月升人静、霜冷雾蒙的景象,通过“乌焰才沈”与“桂魄生”的对比,展现了夜与昼的交替,以及月出时的静谧与清冷,诗人独自在霜阶上吟行,感受着自然界的微妙变化,同时借“寒沙蒙薄雾”、“落月去人情”等句,表达了内心的孤寂与对人间温情的向往,后两句通过“栖鸟惊飞”与“孤鸿鸣噪”的意象,进一步强化了孤独与离别的主题。
赏析
李频的《中秋对月》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中秋之夜的独特景致与诗人的内心世界,诗中“乌焰才沈桂魄生”一句,既描绘了日月交替的自然现象,又寓含了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短暂,而“霜阶拥褐暂吟行”则通过诗人的行动,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全诗以月为核心,通过一系列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又不失温情的氛围,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李频的某个中秋之夜,具体年份不详,作为一位仕途并不十分顺畅的文人,李频在中秋佳节之际,面对皎洁的月光,心中难免生出诸多感慨,他或许是在仕途的挫折中感受到了人生的孤独与无奈,又或许是在对自然的静观中找到了心灵的慰藉,无论是哪种情况,这首诗都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了反映唐代文人中秋情怀的佳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