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倾竹叶侯门月,马落桃花御水春。上一句是什么?
诗词原文
题长安酒肆壁
唐·韦庄
杯倾竹叶侯门月,马落桃花御水春。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韦庄出身京兆韦氏东眷逍遥公房,早年屡试不第,后因黄巢起义作《秦妇吟》名声大振,乾宁元年(894年),再试时进士及第,出任校书郎,乾宁四年(897年),以判官入蜀,归附王建,天祐四年(907年),王建建立前蜀,韦庄任左散骑常侍、判中书门下事,广政二年(909年),韦庄出任宰相,后辞官致仕,寓居成都浣花溪畔,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并称“温韦”,且为“花间派”重要词人,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后人将《秦妇吟》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为“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全唐诗》录其诗三百一十六首。
译文
酒杯中倒映着竹叶与侯门上的明月,骏马在桃花盛开的御水边悠然自得地度过春天,只担心夜深时分花朵会沉睡过去,因此特意点燃高大的蜡烛来照亮那娇艳的花朵。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长安酒肆夜晚的宁静而美丽的画面,首句“杯倾竹叶侯门月”通过酒杯中的竹叶和侯门上的明月,营造出一种高雅而清幽的氛围,次句“马落桃花御水春”则通过骏马在桃花盛开的御水边悠闲地度过春天,进一步展现了画面的生动与和谐,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留恋,担心花朵在夜深时沉睡,因此特意点燃蜡烛来照亮它们。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长安酒肆夜晚的美丽景色,通过酒杯、竹叶、侯门月、骏马、桃花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优雅的氛围,诗人巧妙地运用自然景物与人文景观相结合的手法,将画面描绘得生动而富有诗意,诗人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留恋之情,体现了其深厚的情感与敏锐的洞察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韦庄在长安酒肆墙壁上题写的,当时,韦庄可能正在长安游历或任职,对长安的繁华与美丽有着深刻的感受,在酒肆中,他或许被眼前的景色所触动,于是挥毫泼墨,写下了这首充满诗意与情感的佳作,这首诗不仅展现了韦庄的文学才华,也为我们了解唐代长安的风土人情提供了宝贵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