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舞从来最得名,如今老寄洛阳城。的解释
诗词原文
洛阳陌
唐·韦应物
洛阳陌上人千万,
见说新来胜旧年。
歌舞从来最得名,
如今老寄洛阳城。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三卫郎,后历任滁州、江州刺史、左司郎中、苏州刺史等职,韦应物的诗歌以描写山水田园和抒发隐逸之思见长,风格恬淡高远,清新雅致,后人将他与王维、孟浩然并称为“王孟韦柳”。
译文
洛阳城的大道上人来人往有千万,
听说今年的繁华更胜往年。
歌舞表演历来是这里最出名的,
可如今我却已年老,寄居在这座洛阳城中。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洛阳城的繁华景象,特别是其歌舞表演的盛名,诗人却以自身为例,感叹岁月流逝,自己已年老体衰,只能在这座城市中寄居,无法再像年轻时那样参与其中的繁华与热闹。
赏析
这首诗以洛阳城的繁华为背景,通过对比自己年轻时的活力与现在的衰老,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过往岁月的怀念,首句“洛阳陌上人千万”描绘了洛阳城的繁华景象,人来人往,热闹非凡,次句“见说新来胜旧年”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繁华的延续和升级,接下来的两句“歌舞从来最得名,如今老寄洛阳城”却突然转折,将诗人的个人情感融入其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不仅突出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也表达了他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感慨。
韦应物的诗歌以清新淡雅著称,这首诗也不例外,诗人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出了洛阳城的繁华和自己内心的感慨,使得整首诗既具有画面感,又富有情感色彩,诗人通过对比和转折的手法,使得整首诗在结构上更加紧凑有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韦应物在晚年时期创作的,当时,他已经历了仕途的起伏和人生的沧桑,对时光流逝和生命无常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洛阳这座繁华的城市中,他看到了年轻人们的活力和热情,也感受到了自己内心的孤独和无奈,他创作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感慨和思考,通过描绘洛阳城的繁华和自己内心的感受,诗人不仅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也表达了对生命和时间的深刻思考。